技術的進步需要人才的支撐,幸運的是,一拖有著讓國內同行豔羨、讓跨國巨頭忌憚的農機技術人才。在洛陽市,一拖廠區的旁邊,現在還矗立著一棟名為“友誼賓館”的建築。計劃經濟時代,一大批蘇聯老專家曾經住在那裏;在一拖的廠區內,有著好幾棟紅色磚頭赫然在外,曆久彌新的大樓,那批蘇聯專家就曾在那裏為一拖工作。
上世紀八十年代,國家農業部組織了一次大規模的技術引進。當時,意大利菲亞特的圖紙“一卡車、一卡車的進入了洛陽拖拉機研究所”。“這些圖紙都已經被翻譯、不少零部件都已經試製了,這對我們非常重要。”後來,洛陽拖拉機研究所加入了一拖的大家庭,一拖的人才庫更加充實了。
如今,有了上述這些積累,可以說,在技術領域,一拖始終是中國農機行業的“領頭羊”。趙剡水知道,多年積累的技術團隊,是一拖最大的財富,也是一拖追趕跨國巨頭腳步的最大保障。他需要做的就是,構建一套好的研發製度,讓這些人才盡情發光發熱。
對於一拖來說,經過數十年的持續消化吸收和創新,已經初步形成了以整機產品技術為平台,以“東方紅”柴油機、變速箱、車橋、覆蓋件等關鍵要素為鏈條的大輪拖“黃金產業鏈”。趙剡水思索的是,一拖既然有這麽好的技術和製造平台,能否和國外不同的企業聯合研發以及並購,然後通過自己的集成來實現大的突破呢?
於是,尚在2007年,中國一拖就開始著手整合全球技術資源,尋求與歐美等國先進研發機構的技術合作,實施推進“PST(動力換擋)項目”。
一拖找到了奧地利一家著名的技術公司聯合開發動力換擋技術,研發模式采取了“以我為主,聯合開發”的新模式。在整個研發過程中,一拖出錢,雙方分工合作,知識產權歸一拖所有。值得一提的是,一拖都會派駐大量的本土人才前往對方的實驗室一起設計和研發。
當然,知識產權是一拖想要的,但如果隻是知識產權,一拖委托外國研究院去做就可以了,完全沒必要將一大批技術人員送往海外與對方人員一起工作。趙剡水明白,更重要的還在於培養出一大批人才來。“項目立項後,簽合同時,我們就明確要求研發小組必須是混合編隊,一拖的人要占到一定的比例。不僅如此,還必須保障一拖的人在國外實驗室和他們一起工作的時間。”
“我們的人天天泡在他們的實驗室裏,看他們是如何設計、調整和修改。國外的研發注重流程和製度,我們的人跟幾輪也就跟上了。這些都是花了很多錢的。”趙剡水如是說道。
近幾年來,一拖每年在研發上的投入冠絕國內農機行業。
2010年10月,就在一拖在實驗室突破了技術瓶頸後不久,中國一拖得到了一個消息:位於法國的MCC公司目前處於“破產保護”階段,準備拍賣。
趙剡水對此非常關注,他知道,從實驗室的技術突破到最終商品化是一個巨大的門檻,而此時此刻,一個縮短商品化時間的機會正擺在他的麵前。
但此時,另一家國內農機企業與MCC就並購一事已經接洽了兩年之久。這家企業看起來也是勢在必得。但最終,在艱苦的談判後,一拖成功完成了收購。
這是中國農機海外並購的第一案例。後來一拖在內部做了一個“回頭看”:“如果我們自己做,要多花3-5億元、3-5年時間。按照我們集成創新的模式,如果當年不並購,現在多半還會去找它,如果它被競爭對手並購了,我們還要找另一家。”趙剡水表示。
雖然收購MCC前,通過聯合研發的模式,一拖已經掌握了動力換擋傳動係的製造和工藝技術。可是,要想把新收購的法國公司技術轉化成最終商品,一拖還有兩個關鍵的技術沒有掌握:法國公司傳動係產品的TCU技術以及柴油機的電控技術(ECU)。於是,一鼓作氣,一拖又突破了TCU技術。一拖在動力換擋拖拉機方麵,形成了可以覆蓋90到300馬力的三個產品平台。
就此,擺在動力換擋技術麵前的障礙已經全部被掃清。隨著自主知識產權的動力換擋拖拉機的如期量產,一拖幹脆利落的贏得了高端農機技術突圍的關鍵一戰!
創新,不止於技術
趙剡水最近在讀斯坦福大學終身教授謝德蓀的《源創新》一書。書中指出,基於產品技術方麵的創新是“流創新”;基於創造新價值、開拓新市場、構建新生態係統的創新是“源創新”。而後者有時候要比前者重要的多。
作為一個掌舵者,帶領一拖在核心技術方麵實現突破的同時,趙剡水從未停止對“源創新”的思索。在他的腦海中時時閃現著這樣一幅畫麵:一個農民西裝革履的夾著公文包來到城裏,找到一拖,告訴一拖自己有多少地,過去幾年種了什麽作物,收成如何。一拖的農業專家先是看了看國際期貨市場的情況,然後對農民說,根據你的情況,明年你應該種玉米。接下來,在農民準備為此購買農機具的時候,一拖的專家早已為其備好了各類綜合解決方案的套餐。農民選擇一款後,滿意的回家了。之後,一拖迅速組織人員為農民裝機、調試,送貨上門。
沒錯,就像很多優秀企業那樣,一拖也在計劃從銷售單一產品向提供綜合解決方案的轉型。除此之外,為了能更好的服務用戶,它還想在整條產業鏈的關係上有所創新。
做過企業的人可能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末端生產企業迫於市場壓力要求降價,沿著單向的產業鏈,配件的采購價格也因此一層層被壓低,當到達最上端企業時,采購價格甚至有可能低於它的成本。羊毛出在羊身上,於是,最上端企業或者偷工減料、降低產品性能,進而導致末端企業提供的產品質量不過關,或者幹脆一走了之,最終損害的還是終端用戶的利益。
趙剡水思索的是:“傳統的價值鏈都是單向的,一有個風吹草動就會不穩定。我們想要做的就是將一條條單向的價值鏈打造成立體的、能蓄勢蓄水的蜂窩狀,大家互為客戶,一刀斬不斷,哪怕有大的意外也不會擊垮企業。”據介紹,一拖已經開始嚐試為自己的供應商采購原材料、提供金融和營銷方麵的支持等。
“做企業就如同驢拉磨,一圈又一圈,容不得急躁和亂跳。”趙剡水說,“一拖的當務之急還是技術、產品和工藝的持續升級,當然也會力爭在商業模式上有所創新,爭取早日能夠和跨國巨頭們在一個擂台上一爭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