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到10月,海德馨汽車銷售額超億元,同比增長21.1%;龍馬環衛銷售額突破7億元,同比增長25%以上;僑龍專用汽車銷售額7000多萬元,同比增長50%以上……
這是來自龍岩市新羅區的數據。
在全球機械行業整體下行的宏觀環境下,新羅區的機械產業卻亮點頻現,更有不少企業走出逆勢上揚的路子。
亮麗的成績單是如何創出的?
工程機械是龍岩傳統機械工業的大頭,新羅區是中國三大輪式工程機械的主要生產基地,擁有中國龍工、海特叉車等工程機械及配套企業100多家。然而,近年來,全球工程機械市場波動頻繁,讓當地深感壓力。
不能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裏!
經過調研,新羅區出台一係列優惠政策,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向非工程機械領域轉型。對相對冷門的機械產業領域的新引進企業或老企業擴大規模,在同等條件下優先供地,並給予地價優惠;新上項目或技改項目,改變以往用規模確定貼息等扶持金額的舊模式,轉為從項目前景、科技含量等指標衡量給予扶持;通過獎勵尤其是對發明進行獎勵,鼓勵企業自主創新。目前,新羅區對發明的獎勵已由最初的每件3000元增加到1萬元,大大調動了企業的積極性。
福建僑龍專用汽車有限公司原來是做普通改裝車的,科技含量不高,利潤率也低,長期處於敲敲打打的低水平發展上。2008年,企業在政府的引導下,轉型研發移動排水車。至目前,企業先後投入研發經費3000多萬元,獲得68項,其中15項始終保持在行業領先水平。企業成為全國唯一一家全液壓控製、驅動抽排水裝備生產商,填補了國內行業空白。今年,企業產值預計可突破8000萬元。明年,企業將開發近30畝的預留地,擴大生產規模。
“我們的產品已發展到第二代,高空排水車、履帶式排水車都有,利潤平均一輛50多萬元,這要是在以前得生產多少輛普通改裝車才能達到啊!而且,現在是訂單做不完。”僑龍公司總經理林誌國非常感慨。
讓林誌國更感慨的,是企業研發方式的轉變。他是當地有名的“發明達人”,以往搞發明,都是他單打獨鬥完成的。如今,在當地科技部門引導下,他與中國科學院工程研究所、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上海交大對接,他負責出新產品的設計思路和要達到的技術指標,具體研發工作由科研機構負責。“這兩年新產品的推出速度更快了。”林誌國說。
“自主創新要以企業為主,但必須充分借助外來智力。我們著重引導企業做好這方麵工作,對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機械企業的申請量大幅度增加,擁有50項以上的有好幾家。近年來,獎勵基金發放了200多萬元。”新羅區科技局副局長、知識產權局局長李斌說。
走進海德馨汽車公司,10月30日新下線的6.6千伏中壓電源半掛車整裝待發,準備開往寧德核電。海德馨擁有多張閃亮“名片”——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全國唯一的移動應急專用汽車專業生產商,中國核電工業集團電源車及電源半掛車唯一合格供應商,中國專用汽車委員會指定的《移動發電車技術標準》起草單位之一。
近年來,海德馨與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開展戰略合作,成功研發EPS不間斷電源車、磁懸浮飛輪儲能UPS移動應急電源車等先進產品,技術走在行業前頭,僅獲得的政府科技轉化成果獎等自主創新項目扶持基金就超過百萬元。
“今年研發了煤礦、核電行業最新應急裝備電源車,很多產品是國內唯一的。我們不一味追求規模,但要把這個行業做專做精做細。看似犄角旮旯的地方,同樣能崛起小巨人。”海德馨總經理助理張興春說。
僑龍、海德馨、龍馬環衛、中農機械、衛東環保、豐力機械……一批機械產業冷門領域的“小巨人”,正在新羅崛起。
目前,新羅區規模以上機械企業60多家,其中工程機械以外領域的10多家,其產值占規模以上機械企業總產值的比重已超20%。得益於“小巨人”的帶動,今年截至9月底,新羅區機械產業實現產值42.65億元(同比增長21.6%),其中“小巨人”的貢獻率超過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