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機械行業還是以傳統製造業為主,全球整體存在產能過剩。落到中國,當經濟增速低於兩位數時,就會出現產能過剩。”在10月16日召開的全球工程機械產業大會暨50強峰會上,中聯重科掌門人詹純新坦言全行業麵臨的困境。
不過,多位業內領軍人物表示,低增速並不意味著工程機械的市場變小了,反而是企業練好內功的機會。在記者進行“草根調研”的過程中,企業也紛紛表示對此認同。一份調查問卷則顯示,有接近2/3的企業家看好行業後市。
並不寒冷的寒冬
與峰會同期召開的,是第十二屆中國國際工程機械、建材機械及礦山機械展覽(BICES)。一位多年參會的展覽服務商告訴上證報記者,今年參展商少了,參展規模小了,企業即使來了也不怎麽組織活動,“行業調整的跡象很明顯。”
然而,工程機械的寒冬似乎並不寒冷。一位華北地區的經銷商表示,從行業趨勢來看,行業內的設備運行時間已經告別前兩年的大幅下滑,目前同比企穩,甚至略微上行。
詹純新的觀點也為這個並不寒冷的寒冬,提供了佐證。他認為,行業收縮期正是企業自我整理的關鍵時期。自2012年四季度以來,中聯重科主動調整經營策略,由以追求規模增長為核心調整為以追求經營質量為核心。2013年半年報顯示,中聯重科的變革紅利已經開始兌現,二季度實現了銷售回暖,單季營業收入及淨利潤分別增長138%和290%;經營活動產生現金流量淨額11.57億元,同比增長97.47%。
一份對67家工程機械企業的調查問卷詢問了一個問題——5年內行業是否能走出低穀,重回上升軌道?調查結果是,有43家企業表示認同,其中有24家為外資企業,看好的比例接近2/3。
細分領域曙光乍現
雖然行業整體上還陷於增長停頓,但是龍頭企業依然保持著增長。在中聯重科外,安徽合力就是一個例子。安徽合力的一位公司管理人員向記者表示,公司三季度預計能保持20%左右的增速,“全年估計也可以。”
究其原因,叉車下遊麵對的是工業市場,與挖掘機、裝載機麵對的建築下遊市場有所區別。此外,近年來電商大戰使下遊倉儲物流的渠道建設欣欣向榮,這也反哺了叉車製造企業。
其中,小叉車銷量又尤其的好。這位管理人員指著公司展台的3噸級叉車說,“大叉車體現了公司實力,但小叉車使用更靈活,需求麵更廣,可以以量取勝。”
受下遊項目投資影響小的還有路麵機械。常林股份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近幾年新農村建設比較熱,其中的村村通及相關的路麵硬化工程帶動了對路麵機械的需求,“很多地方都需要修低等級公路,這裏修完了修那裏。另外路修完了,每年的維護也是不小的工作量,加上前幾年投資沒有過熱,所以路麵機械的下遊不溫不火,與挖掘機、裝載機這樣的通用設備有很大不同。”
與此類似的還有隨車起重機。數據顯示,在國外有1/5的卡車出廠時帶有起重機,在中國僅有百分之一,金模機械網首席分析師羅百輝表示,“工程機械企業應該更注重城鎮化建設中的細分需求,以及機械化提升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