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據中國廣播網消息,正在中東歐訪問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與中東歐國家的總理探討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在核電等領域合作的可能性。
根據國家能源局的消息,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吳新雄近日先後赴清華大學核研院、浙江秦山核電基地和三門核電基地調研。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在調研期間,吳新雄強調,要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高效發展核電,為保障我國能源供應、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效率,促進大氣汙染防治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核電發展走出低穀
當地時間11月25日,中廣核與羅馬尼亞相關核電公司達成建設當地核電項目的合作意向。
此外,進入11月以來,環保部發布的“通知公告”中,有近一半“涉核”。種種跡象表明,中國核電發展有望迎來大提速。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循環經濟與環境評估預測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我國核電發展已經從“福島核事故”後的低穀中走出來了,現在大家比較一致的意見是,沿海地區的一些核電項目必須要建。
2012年10月24日,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討論通過《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再次討論並通過《核電安全規劃(2011~2020年)》和《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年)》,對未來一段時期內我國核電的發展指明了道路。
按照 《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年)》要求,到2020年,中國的核電裝機容量約為5800萬千瓦,在建3000萬千瓦。
但是,核電在中國的電力供應上所占份額較小。公開資料顯示,2012年,我國發電總量為4.85萬億度,其中核電為980億度,僅占總量的1.97%。而在全球,核電占發電總量的平均比例為10%左右。
核電發展為大勢所趨
目前,我國絕大部分電力來源於火電廠,但在資源日益緊張、環境問題不斷顯現的當下,利用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已成為了世界各國的共識。
近年來,中國也在鼓勵發展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領域做了大量工作。
據劉強介紹,我國的水電已經開發得差不多了,風電、太陽能發電等受環境的影響比較大,未來發展潛力有限,唯一剩下的就是核電。
2013年6月,在一次公開論壇上,環保部核設施安全監管司副司長邱江指出,核能是目前唯一可替代化石燃料大規模生產的能源。
然而,自日本出現核事故之後,核安全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我們發展核電站的時機是成熟的,我們有人才基礎和先進的技術能力,另外,我們和法國、美國等都開展了與核相關的合作。”
“核電發展的時機沒有問題,主要還是安全考慮,技術上比較過關的話,就沒有太大問題。”劉強說。
然而,在推進核電發展過程中,是否將開展內陸核電建設是繞不開的話題。目前來看,我國的核電站都是在沿海地區開展。
劉強介紹,從規劃來講,沿海核電站的建設規劃基本上完成。從建設來講,還有很多核電站尚需要建設,核電站向內陸發展應該不會太快。另外,中國內陸的電力負荷區域一般都是人口稠密的地區,發展核電必須安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