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高興今天開這個會,把我們的想法和觀點在這個會上做拋磚引玉。
目前的情況下,我想談三句話:第一句話是怎麽看待過去。剛才我跟曾總在私下交流,我說你說出這個行業同行的很多心裏話。講出問題的同時,也不要忽略我們自己的成績,要一分為二地看待。工程機械可能是兩個20年,說得更短一點是兩個10年。過去10年我們發展非常迅速,增長是主旋律,帶來的問題有些是可以避免的,有些問題可能是這個煎熬中不可避免的。我看過一份研究報告,說的是我們在過去的10年、20年工程機械行業成為中國為數不多具備了全球競爭力的行業之一,有一份很詳細的報告作了產品分析。這應該是一個成績。第二個成績,在過去的這些年中,全球混凝土機械的60%到70%的量產生於中國。挖掘機過去最早做的海外的品牌,現在是什麽樣的情況大家都非常清楚。對於過去,我們要客觀地去看待。
當然過去所帶來的問題就是剛才曾總所分享到的等等問題,看待現在不要過於悲觀。有兩個主題詞,一是透支。我們透支了資源和未來。其次是調整,也就是複原的過程。打一個不太恰當的比方,第一種是動刀子,一種情況是別人動刀,第二種情況是自己主動動刀。我相信在座的工程機械企業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裏,都做了很多內部深刻的調整。第二個過程是結合。慢慢地結合以後,第三個過程是複原。
如何看待未來?看待未來保持中性、理性地看待。未來的機遇在哪裏?新型城鎮化。過去一線城市攤大餅似的,未來在三中全會的報告裏指出是小型城鎮化,這可能會帶來很多需求,比如說農民建房,比如說小型城鎮的建設就像歐洲過去以及現在所用的何總的小型智能挖掘機可能就有很多的應用。工業化我就不說了。
我想提兩個大家忽略的,就是這次調整本身孕育的機會。毋庸諱言,在過去的時間裏,我們對於速度的追求,對於規模的崇拜,一段時間是我們各個廠家特別是中國廠家奮起直追要做的事情。經過這輪調整會帶來很多新的機遇。隨著對工程機械深入的理解和應用,中國客戶和市場的用法也會不一樣,以前認為工程機械是挖土、挖石頭的,其實在歐洲和美國幾十年前挖掘機什麽都幹,挖掘機叫怪手,它不僅能幹這個活,還是吊家具。再就是人口,大家都說中國的人口紅利在消失,中國勞動力的減少是不爭的未來的趨勢,人越來越少,勞動力從哪裏來?這些工作誰來完成?靠機器替代人,這也孕育著機會。再就是國際化的機會。我舉一個例子,整個俄羅斯迄今為止沒有一個國際化的高速公路,剛才我的一個俄羅斯朋友打了電話,他說現在在修的是莫斯科到聖彼得堡的路,另是從莫斯科的一個角落到機場的,也沒有高鐵。所以我認為,我們國際化的潛力還是非常大的。
剛才龍主席給我出了一個命題是綠色發展,就這個話題我談一點。工程機械依然還是這種產品嗎?長成這樣的挖掘機和泵車未來是怎樣的?應該是環保和節能的,尤其是在PM2.5霧霾到了很多中部的地方,未來的環保節能很重要。三一在這方麵做了一些事情,我們的效率大概提升25%左右,油耗大約降低30%。在混凝土機械領域三一也做了自己的事情,我們下一步的方向也是要通過綠色發展最後跟進企業的創新驅動轉型。
這16個字的主題定得非常好,如果要加上一點那就是綠色理念包含著責任,一是對產業的責任,二是對我們國家的責任,三是對未來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