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彼勒和小鬆的智能化從核心零部件開始都有自己開發的掌控係統。特別是像卡特彼勒控製係統的關鍵零部件都是由自己來實現支撐的。小鬆在這方麵的研究也不甘落後,基本上是盯住不放的。我們隻是做過概念,真正形成商品推向市場,這個過程還是非常遙遠,不像小鬆、卡特彼勒這樣的公司按照產業化的角度進行超前研究,最後走向市場。
由於初期自動化的形成還是更容易一些,說到更加精準的智能、環保,在能耗上麵或者智能化的程度上,除了有很好的控製係統、控製元件以外,執行元件也就是控製係統的終端、動力係統發動機、傳動係統、液壓係統,這些都要控製它的質量,我們還不是用原始的或者機械液壓為主體的機構去實現,隻能是打開了一些通道,做不出那樣效率。小鬆、卡特彼勒在智能化的開發中,都是從執行元件入手的。中國工程機械在整機方麵是比較迅速的,這也是我們的一大進步,但是真正要形成有競爭力的商品走向市場,我們還是需要再提升,我們就是開發出那些大型裝備的關鍵核心零部件還沒有支撐的東西。
綠色化方麵。昨天我們在卡特彼勒陳總的報告中可以看到卡特彼勒混合動力的挖掘機的節能效果還是比較顯著的,小鬆也是如此。
卡特彼勒和小鬆雖然在這個領域開展了幾十年的研究,但是他們依然把智能化、綠色化作為他們產品升級的方向,卡特彼勒正在研究下一個動力總成係統,向他們追求的目標實現。為了跟市場更好地契合,卡特彼勒最近這五年在中國投資,跟市場相結合的研發投入在加大力度,因為畢竟要跟市場和工況情況、使用習慣要結合在一起。小鬆也是如此。
說到國外的成功因素,盡管中國已經成為工程機械的最大市場,也是工程機械的製造大國,但是怎麽樣把製造大國變成製造強國,製造強國的背景還是在創新能力上。在工程機械這個領域,國際巨頭他們有非常先進的技術,當前的研發能力非常強。卡特彼勒有8000多名工程師,他們也有非常完善的研發平台。卡特彼勒的技術中心就有好幾個,而且很大一部分在試驗場所。他們最近除了在無錫投了一個研發中心,在南通又做了亞太地區最大的綜合試驗場,占地也是很大的。包括徐工在內,我們呼籲了十年時間,一直到今年我們的試驗場才剛剛進一步落實。在零部件和核心控製係統方麵,卡特彼勒都有很強的控製力。卡特彼勒除了這種支撐的研發外,在它周圍也是有一個強大的係統研發團隊支撐,美國有一批高校合作夥伴跟他們合作。
三、國內現狀
大家都知道,經過近30年的快速發展,工程機械發展很快。特別是這10年,製造大國名不虛傳,我們主機產品的發展非常迅速,而且已經開始走向全球,參與競爭。但是就是從綠色化、智能化角度來看,我們的差別還是非常大的。我們的排放還隻是國II標準,要盡快再升級,需要整個社會的配套係統。重卡專用車要實行國IV,國IV一推再推,大氣汙染都到了這麽嚴重的程度,這時候我們還在觀望。
徐工作為行業內的骨幹企業,在數字化、綠色化、智能化方麵做了不少探索。
早在1995年,徐工就承擔了國家“863”項目“徐工機器人化工程機械現代集成製造應用工程”,這是我們這個行業第一個863項目,就是把信息技術跟工程機械產業相結合,通過那個項目的驅動,我們當時做出了中國第一代自動化工程機械的產品,包括自動裝載機、自動瀝青混凝土攤鋪機、攪拌站,而且得到了相關部委的重視。後來工信部提出“兩化”融合,也是這麽一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