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至哈薩克斯坦的“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11月28日上午從西安國際港務區首發。專家分析認為,由此新起點開始,連接歐亞地區的絲綢之路經濟帶物流“黃金幹線”將加快形成。
——“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首期開行西安至中亞
11月28日,載有41個車廂、1300噸貨物的首趟“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從位於西安國際港務區的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出發,前往哈薩克斯坦。
西安國際港務區管委會主任強曉安介紹,首趟“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包括11月28日開行的集裝箱班列和29日開行的整車班列。集裝箱班列貨物主要為機械配件、重晶石粉和工業鹽等,共計41車,目的地是阿拉木圖,運行時間約6天;整車班列貨物為石油鑽機,共計49車,目的地是熱姆,運行時間約為10天。
“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采取“一幹兩支”的開行路線和分兩期實施的開行規劃,其中“一幹”為西安-鹿特丹;“兩支”是西安-莫斯科和西安-哈薩克斯坦;分兩期實施是指先是西安-中亞,後是西安-歐洲。
強曉安說,按照計劃,2013年11月至2014年6月期間,“長安號”每月開行兩班,一班為集裝箱班列,一班為整車班列,2014年下半年每月開行三班。班列主要承載汽車配件、石油鑽井設備、工程設備、桶裝果汁飲料、石材、水泥等適箱和整車貨物的運輸,並有重點地吸收外地貨源引流上列。
根據市場調研,“長安號”開行初期,班列的貨物發送量為每月100車,車型及箱型主要為敞車和平板車,箱型為20英尺、40英尺中鐵箱和自備箱。
——我國至中亞、歐洲貨運更為便捷
據西安國際港務區管委會介紹,與我國重慶等城市開通的至中亞、歐洲的列車相比,“長安號”的最大亮點是開行了整車班列,為集裝箱難以運輸的貨物(比如石油鑽井設備)搭建了方便、快捷的運輸通道。
以往一些大型工程機械設備、機械配件運往中亞,難以通過集裝箱運輸,隻能走公路或海運,耗時長,成本高,“長安號”開行後,運輸時間僅為6-10天,比公路運輸減少20多天時間,運輸成本比公路降低30%左右。
西安市副市長、西安國際港務區黨工委書記韓鬆介紹,為了提高“長安號”運行速度,降低貨運成本,西安海關與新疆海關、陝西檢驗檢疫局與新疆檢驗檢疫局、西安國際港務區與阿拉山口和霍爾果斯口岸分別簽署了協議,確定了“屬地報關、口岸驗放”的通關模式,與阿拉山口和霍爾果斯口岸達成了“貨物即到、即期換裝”的合作承諾。
在“屬地報關、口岸驗放”模式下,內陸企業可以選擇在企業所在地海關報關,辦理交單審核、交納稅費等通關手續,貨物到口岸後,口岸海關對貨物進行實貨驗收,企業不需要再辦理其他通關手續,減少了貨物在口岸的停留時間和通關環節,實現“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
同時,由於中國和哈薩克斯坦的鐵路軌距不同,貨物需要在邊境口岸換裝。如果沒有“屬地報關、口岸驗放”和“貨物即到、即期換裝”的協議和承諾,出口貨物不僅需要在口岸再次開箱檢驗,還要排隊等待換裝。通過“長安號”運輸的貨物可以免去這些麻煩,提高物流速度。
——亞歐物流“黃金幹線”加快形成
2000多年前以長安為起點的古絲綢之路,開辟了連接亞歐的古道,促進了東西方文明交流,成就了漢唐盛世。2000多年後,“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構想,成為我國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加快向西開放的戰略舉措。陝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書記魏民洲說,“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的開行,讓曾經的駝鈴古道鋪開了新的通途,使絲綢之路經濟帶物流“黃金幹線”加快形成。
近五年來,作為推進歐亞物流合作的重要載體,西安國際港務區日益加快“中國最大國際內陸港”建設步伐。借助西安綜合保稅區、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和西安公路港三個支撐平台,目前已經初具雛形,具有港口服務功能的物流樞紐港已經在發揮作用。目前許多大型物流公司已在這裏設立物流基地和辦事處,統籌協調從中亞來的貨物在此集散,進中亞的貨物在此集結。
“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的開行,得到了我國沿海港口的積極響應,使西安國際物流樞紐的作用更為突顯。11月28日開行的“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就運載了3個來自青島港集團物流公司組織的集裝箱,貨物為玻璃管。這3個集裝箱借助於西安綜合保稅區和鐵路集裝箱中心站的功能,利用“二次轉關”的模式成功上列。
青島港集團物流公司副總經理高其根表示,“長安號”開行,使西安國際港務區的綜合保稅區、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公路港功能的疊加效應優勢更為明顯,將有越來越多的沿海企業鎖定西安,與中亞、歐洲地區開展貿易。由此帶動歐洲、中亞至中國的“反向”物流也讓人看好。
韓鬆說,“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的開行,將進一步推動形成以西安為東中轉樞紐輻射中國內陸地區、沿海港口以及東亞、南亞,以新疆和哈薩克斯坦為西中轉樞紐輻射中亞、歐洲的“啞鈴型”絲綢之路物流通道,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黃金幹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