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助力創新方案突破工程技術難題
伶仃洋的是一個弱洋流海域,海水會攜帶大量的泥沙,考慮到中華白海豚保護、工期、質量、安全等因素,傳統工藝的施工風險較大。經過分析比選之後,方案最終敲定:大直徑鋼圓筒深入海底,快速形成人工島,大大減少船機及海上作業的時間,大圓筒良好的穩定性和止水性能,為後續工作提供了一個穩定的環境。華三行設備們在這樣一個創新方案中,使出自己渾身解數,給力協助攻克技術難題。
在工程進展期間,華三行的拖泵和布料杆及攪拌站集體完成混凝土澆築數個,澆築混凝土數萬方,無論遇到什麽困難,這些設備們都依舊奮戰在最前方,成功推進了島遂工程,確保工程按時完成。
隨著西人工島主體合圍,曾經競爭對手的懷疑也變成了歎服。
“善打硬仗、敢打硬仗”的華三行服務團隊
就在今年11月23日21時30分,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第六節巨型沉管E6安裝告捷。至此,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海底沉管隧道已達945米,接近千米大關,其長度已經相當於國內沉管隧道第一。
三一設備助力港珠澳大橋建設
目前,西人工島正在建設隧島連接部位,這是入海隧道與人工島的銜接。
提起西人工島,據介紹,去過一次的人都不想再去第二次。從營地碼頭出發,交通船在一望無際的海麵上航行一個多小時才能到達。中途如果遇到強海風,航行時間加倍不說,光是起伏顛簸的船艙,就足以使人望而卻步,這也使不少親曆者發出過“下島了就不想上去,上島了就不想下來”的感慨。正是在這樣一個使人“望而生畏”的地方,一群以“善打硬仗、敢打硬仗”著稱的華三行工程師和服務人員們,用辛勤的汗水書寫著“敢叫天塹變通途”的豪邁。
每一個打混凝土的日子,都變成了服務工程師們的站崗日和不眠夜,24小時全天候工作,工程每施工一點點,都深藏著他們的汗水和付出,施工方也多次讚賞華三行團隊:“這是一支高效率、有活力的隊伍,我們十分信任他們。”也正是有這樣一個團隊,才讓這個“超級工程”錦上添花。
據介紹,港珠澳大橋建設條件複雜,技術標準高,但中國已相繼建成杭州灣大橋、上海長江越江隧橋等重大項目,在積累的工程經驗基礎上,中國已具有自主建設港珠澳大橋的能力。
港珠澳大橋建設過程中將在中國已有大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經驗基礎上,充分吸收引進國際先進技術。而參與建設的華三行所有設備也是經過了層層檢閱,將力助這個“超級工程”,築成世界最長跨海大橋。(周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