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總公司有錢,子公司還得借錢,現在這種情況不會再有了。”12月5日,益海嘉裏投資有限公司集團財務副總監侯錄山在上海自貿區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稱。
當日,益海嘉裏以在自貿區設立的子公司益海嘉裏(上海)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為主體,在中國銀行辦理了自貿區首筆跨境人民幣雙向現金池業務,收1億元和付1.5億元,這是自貿區金融改革政策出台後首單銀行業務。
人民幣資金池概念並不新鮮,此前央行已經放開跨境人民幣境外放款,不過其方向僅允許單向,境外人民幣資金回流的通道受限。
12月2日,央行公布《中國人民銀行關於金融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意見》(下稱《意見》),稱區內企業可根據自身經營需要,開展集團內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業務,為其境內外關聯企業提供經常項下集中收付業務。
“這一政策(人民幣資金池通道由單向轉為雙向)有利於企業進一步集中調度和運用人民幣資金。”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微博)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此後,在自貿區內跨國企業可以打通境內外現金池。
在中國銀行自貿區分行行長周和華看來,《意見》第十六條和二十一條均大幅放寬資金池,一個是人民幣資金,一個是外幣資金池,對吸引跨國公司在自貿區設立資金總部,推動資金池的雙向運作極大利好。
“同時,以往資金池賬戶可供投資渠道有限,在《意見》框架下,可以把企業的海外投資賬戶、債券增值賬戶、貸款賬戶和自貿區的專戶打通。資金池有望從事跨境投融資操作獲取合理回報,這也是一個吸引力。”他稱。
人民幣資金池單向變雙向
人民幣資金池是結合跨境集團客戶資金集中管理的需求,通過在客戶指定的母、子賬戶間建立資金管理規則和選擇資金匯劃方式,從而使人民幣資金集中管理。僅從資金匯劃角度來看,該業務較早已推出。
今年7月份,央行發布通知稱:“具有股權關係或由同一家母公司最終控股的境內非金融機構,可使用人民幣資金池模式向境內銀行申請開展人民幣資金池境外放款結算業務。”不過,雖然人民幣資金池境外放款結算得以放開,但其僅為單向通道。
作為一個突破,2013年江蘇昆山獲準實施開展人民幣雙向借貸業務,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當時采訪昆山市政府和銀行了解,企業在當地銀行開設一個主賬戶,企業可以通過這個賬戶向母公司進行借款,母公司可以在境外籌措低成本資金。截至11月份,已有80家企業集團在昆山開設人民幣跨境雙向借款業務賬戶,雙向借貸規模達31.3億元。
不過,昆山的此次創新僅限於台資企業,並需要在昆山注冊。
上述《意見》發布後,人民幣資金池獲得了更大的突破,一個是以往跨境資金流動必須提供用途證明,但在雙向跨境人民幣資金池內,將根據企業需要自由調配。企業境外賬戶的人民幣資金可以直接劃入,外匯資金也可先境外兌換後劃入。
“隨著人民幣結算增加,大量人民幣需要回流內地,以後或將通過自貿區雙向人民幣資金池進行回流。”周和華稱。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目前跨境人民幣資金池提供的雙向劃款業務,其他功能將在之後拓展。
“以後,企業的海外投資賬戶、債券增值賬戶、貸款賬戶可以和自貿區專戶打通,功能將大幅增加。”周和華稱,需要注意的是,央行對雙向資金流向要求一是為了服務實體經濟,二是控製資金流動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的人民幣資金池在過去兩年持續擴大,2012年規模已接近萬億,自貿區人民幣資金池潛力巨大。
外幣資金池告別名單製
據了解,以往企業的外匯資金從境外進出,都需要通過外管局審批。從去年開始,監管層實施了跨國企業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的試點,參與試點的企業需要通過設立一個境內總賬戶與國際總賬戶,在監管部門給予的額度範圍內,實現企業內部資金的跨境放款與自由流動。此後,資金進出隻需要向外管局報外匯總額,不用再對單筆結匯進行申報,外匯管理大大改進。
2012年底,這一試點首先在北京、上海兩地啟動。2013年5月擴容至江蘇、浙江、廣東、深圳、湖北等5省市,被稱為外匯資金池。
外幣資金池業務試點的意義在於推進外匯的額度管理,不再逐一審批,即境外放款不超過境內所有關聯公司實收資本的30%無需逐筆清算,而是實行軋差清算。
但不可回避的是,由於需要同時設立兩個賬戶,資金運轉有時差,效率仍有損失。
根據央行《意見》第二十一條,支持自貿區發展總部經濟和新型貿易。擴大跨國公司總部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試點企業範圍,進一步簡化外幣資金池管理,深化國際貿易結算中心外匯管理試點,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
此後,在自貿區內,跨國企業可以將這兩個賬戶(境內總賬戶與國際總賬戶)進行融合,在一個賬戶內完成企業內部跨境放款與資金流動,大大提高了企業的便利性。
“當然,外匯資金池的借入資金是否歸入外債管理,還要等待央行細則及外管局的管理規定。”周和華稱。
他還表示,兩個資金池政策的放寬超出預期,央行推進力度很大,此後更多跨國公司或在自貿區設立亞太資金總部,這將是一個改革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