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以促進經濟轉型、產業升級為目標,以市場化為手段的國資改革新戲將在全國各地陸續上演。
上證報記者近日采訪獲悉,上海、廣東、深圳、山東、重慶、青海、貴州、無錫等地,按照“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一方向,正加緊製定或完善當地國資改革方案,上海方案擬於下周推出。
務實的改革必定切中時弊。上世紀90年代“抓大放小”的國企私有化變革為當時國企脫困立下了功勞。時至今天,中國正麵臨經濟轉型、產業升級,如何激發國企活力,讓企業在升級轉型中起到主導作用成為新一輪國資改革的使命。
不論已在悄然推行的上海,還是尚在草擬方案的山東、廣東,均將改革目標指向了產業升級與轉型。上海提出,國資國企是促進該市“轉型發展”的主力軍,改革的一大目標是將“國資委係統80%的國資集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與民生保障等關鍵領域和優勢產業。”
目標決定手段。記者采訪發現,各地國資改革都將首先推行分類監管,在此基礎上,對競爭類國企推行市場化運營;其次則是引入優質戰略投資者,並考慮推行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製度。最終,從企業內外兩方麵提升活力。
各地改革頻現特色。在深圳,經過近10年改革,其國資的證券化率已提升至60%,在分類監管、分類考核等方麵也領先國內。為此,明年深圳國資委的重點工作是依法治企。上海國資,身處國際金融中心,又恰逢自貿區新政,因此其國資改革內容更強調提升國際競爭力,支持企業跨國經營、參與全球資源配置。而以資源類企業為主的山東國資,則首先要考慮過剩產能的消化及資源的整合。
盡管各地方案尚未出台,但一些主動性較強的地方國企已經搶跑。自11月至今,僅滬市就有近10家國企上市公司停牌籌劃重大事項,上周停牌的浦東金橋是典型案例。
數據顯示,自今年6月至今,已有逾50家國資上市公司停牌籌劃重大事項,從事後複牌公告看,涉及並購重組居多。可以預見,隨著國資改革的推進,資本市場上關於國企上市公司的並購重組將更加風生水起,其在公司治理、盈利能力等方麵的提升也值得期待。
當年英國國企改革幫助英國走出了“英國病”困擾,企業盈利大幅提升,股市長牛20 年。中國資本[0.00%]市場也將收獲新一輪國資改革帶來的成果。
申萬研報顯示,在A股和H股市場上市公司中,中央和地方持股總市值可達14.5 萬億,其中重點等待盤活的競爭型行業持股總市值達到3.9 萬億。新一輪國資改革,就是要撬動這近4萬億的市值,為經濟轉型增添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