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中國自主汽車品牌的日子不太好過,譚旭光的跨界選擇也屢被唱衰,但他仍然執拗地奔向整車製造。2013年,濰柴年產30萬輛的整車項目落戶重慶,預計明年推出首款產品汽油動力小型城市SUV。至此,譚旭光有了自己的發動機、車橋、變速器的產業鏈,在商用車製造領域框架漸成。
有效地花錢投資、並購,譚旭光從不心疼。去年他在買企業上花了100億元。今年6月,濰柴參股的德國凱傲集團公司在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成功掛牌交易,通過行使凱傲認購期權,濰柴進一步增持凱傲股權達到其上市後總股本的30%。通過實現這家全球第二、歐洲第一的工業叉車製造商的上市,譚旭光在歐洲資本市場有了更大發揮空間,不僅增強了對企業的控製力,同時也向世界頂級叉車企業行列邁進一步。
手裏的棋子越來越多,如何協同便成了必須思考的問題。譚旭光把今年定義為“整合年”,具體任務包括加強對法拉帝、凱傲等海外企業的管控力度;推進整個山東重工集團產品的整合,繼續走多元化道路;推進整機和關鍵部件的協同。
和中航工業集團董事長林左鳴一樣,同為國企掌門人的譚旭光也把企業向服務型製造企業轉型作為重要方向,使山東重工從產品製造商向係統解決方案提供商轉變,從傳統的銷售產品模式向全生命周期服務轉變。
其實,譚旭光的2013也充斥著刀光劍影。今年6月20日,博通股份發公告稱計劃通過資產置換、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方式,收購陝汽控股持有的陝汽集團100%股權。“陝汽欲借上市擺脫濰柴控製”的說法再次響起。聯想到濰柴與陝汽多年的微妙關係,這或許並非完全空穴來風。
好在過去幾年,通過一係列收購,譚旭光已經為濰柴打開未來的想象空間。對譚旭光來說,如何在開拓新業務的同時,重塑老業務,並將傳統業務與新業務有效整合,決定了濰柴帝國的穩定性,這或許也是他堅決進軍整車製造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