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3月,我國工程機械行業步入低迷發展期,市場需求大幅下降,於是產能過剩,庫存激增等問題成為所有工程機械企業麵臨的主要問題。行業人士一直期盼行業的回暖,而自今年年初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城鎮化建設加速等一係列重磅消息和經濟政策相繼出台,讓行業內人士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國家領導人曾提出要走新型城鎮化道路,出台實施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落實和完善區域發展規劃和政策,增強欠發達地區發展能力。12月12日至13日在京召開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討論了《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會議主要提出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鎮建設用地利用效率、建立多元可持續的資金保障機製、優化城鎮化布局和形態、提高城鎮建設水平和加強對城鎮化的管理等六項主要任務。
城鎮化建設一直都是我國人民關注的焦點,各個行業都對城鎮化建設給予了厚望,期盼城鎮化建設的熱潮能夠帶動我國經濟的整體發展,從而促進各個行業的發展。眾所周知,城鎮化建設將會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機遇,但是此次的新型城鎮化建設與以前強調的城鎮化建設存在很大不同。
新型城鎮化建設概念升級
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優化城鎮化布局和形態,提高城鎮建設水平,加強對城鎮化的管理。同時提出新型城鎮化與以往所倡導的城鎮化概念有很大的不同。
民生證券研究院副院長、首席宏觀研究員管清友認為,過去提起城鎮化,大家想起的就是建房子、建橋,而這次強調城鎮化是自然曆史過程,實際否定了人為造城、大拆大建的思路。
國際金融論壇城鎮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鵬認為,與舊型城鎮化強調硬件設施建設不同,新型城鎮化更強調軟件建設,采取軟硬兼施的措施。此外,他還表示,這次中國新型城鎮化發展方向的明確,未來可以提升中國城鎮化的整體質量。他總結了四個“有利於”:第一,有利於擴大中國經濟的內需;第二,有利於中國生態文明的建設;第三,有利於社會公平、公正的推進。第四,有利於中國產業的再升級。我認為新型城鎮化作為未來中國經濟很重要的抓手,有利於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
未來三年我國城鎮化投融資資金需求量將達25萬億元
加快推進城鎮化需要大量資金。據國家開發銀行預計,未來三年我國城鎮化投融資資金需求量將達25萬億元。
但是我們必須注意到政府的財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一下子拿出這麽多的資金,於是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資金從哪裏來又成為亟待問題。
國際金融論壇城鎮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鵬認為,建立多元可持續的資金保障機製是這次城鎮化工作會議的重點之一。以前城鎮化建設的資金基本靠政府支出,地方債務一般都用來做城市建設。這種政府投入有時是盲目的,因此才會出現“空城”“鬼城”。強調多元,更多的是指引入社會資金。社會資金的優點,是對社會可持續負責。他認為,未來政府可能隻對一些基礎建設進行投入,更多則是引入市場資金。
“目前,大量民間資金找不到投資渠道。隻要政府能夠提供公平競爭機會,創造良好市場環境,一定能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帶動社會各個層麵的力量共同推進城鎮化。”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說。
易鵬還表示,未來可能會讓符合條件的地方政府發行市政債,以前地方債都是隱性的,而發行建設債券則把地方債務放在公開的陽光下,相當於“堵住後門開前門”。
另外,易鵬認為要給地方政府培育稅源。他指出,會議要求提高城鎮建設用地利用效率,要想提高土地的城鎮化,就要采用更嚴格的土地管理政策,控製土地利用指標,對目前依靠土地財政的地方政府而言,必須要給政府找一個可持續的稅源,房產稅就是一種很好的稅源。
他還指出,可持續發展的資金,要求地方政府的事權和財權平衡。這意味著,要使地方政府的支出更少,收入更多。
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工程建設的項目數量,將會擴大對工程機械設備的需求。無論是對保障性住房的建設還是對城鎮化過程中交通的建設,以至於農業的機械化,都能給機械生產企業帶來拉動作用。隨著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推動,工程機械行業將迎來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