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欲打造全球工程機械之都

2013-12-20 08:49:27   來源: 中國路麵機械網-工程機械新聞中心
導讀:以中聯重科、山河智能等為代表的一批優勢企業異軍突起,在混凝土泵車、起重機、壓路機、靜力壓樁機等14個產品類別中,具有強大競爭優勢。目前,在全球工程機械產業重心加速向中國轉移的大勢下,長沙正在全力發展工程機械配套產業,

自上世紀90年代初期起步以來,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工程機械產業已成為湖南長沙最具核心競爭力的工業主導產業之一。據統計,長沙市共有規模企業30餘家,從業人員10萬人,主要生產12個大類、100多個小類、400多個型號規格的工程機械產品。

中聯重科、山河智能等為代表的一批優勢企業異軍突起,在混凝土泵車、起重機、壓路機、靜力壓樁機等14個產品類別中,具有強大競爭優勢。目前,在全球工程機械產業重心加速向中國轉移的大勢下,長沙正在全力發展工程機械配套產業,延伸產品鏈,夯實發展基礎,加速產業結構升級,推進產品向高端、大型、智能化拓展,努力打造全球工程機械之都。

“農業大省”一直是人們對湖南經濟發展的第一認識。以前湖南省的工業化速度曾遠遠落後於東中部發達省份,但經過近十年的快速發展,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已超過50%。其中,工程機械行業更成為湖南經濟的一大亮點。

目前,湖南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工程機械製造基地,在國內外市場發揮著重要影響,逐漸形成了中國工程機械製造業的“湖南現象”。據悉,湖南工程機械行業2011年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853.56億元,占全國工程機械的1/3,規模穩居全國第一。其中,樁工機械、建築起重機械、環衛機械、道路施工機械、挖掘機械等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均為全國第一,混凝土機械更是稱雄全球。擁有中聯重科、山河智能等優秀企業的湖南長沙,近年來更是逐漸有了“工程機械之都”的美譽。

以湖南工程機械產業的龍頭企業中聯重科為例,目前,中聯重科以長沙為起點,在產業布局中,打造了一條“工業走廊”,享譽國內外。

這幅產業布局圖從長沙一路向西,橫穿4個市、12個縣市區,在長達267公裏的沿線,每隔35公裏就有一個園區。其中10個縣市區的園區成為地方財政主要來源,5個是財稅頂梁柱。去年,這條工業走廊為中聯重科創造的經濟價值,約占其總量的九成。

“無論是世界排名、綜合實力還是品牌價值方麵,中聯重科都是湘企第一,其已成為當之無愧的湘企龍頭,同時也是工程機械龍頭企業。在科技創新、國際化、內部控製等方麵為其他企業樹立了標杆,從而推動了行業與湖南經濟的快速發展。”一位工程機械行業研究員總結道。

據悉,在科技創新方麵,公司現有研發人員近7000人,研發投入占年營業收入的5%以上,年均產生約300項新技術、新產品,對公司營業收入的年貢獻率超過50%。同時,中聯重科PCT申請榮登2011年全國五強,並名列中國最具創新力企業第八位,福布斯全球最具創新力企業第86位。

在國際化方麵,中聯重科2008年率先收購CIFA,並完美融合,引發了工程機械的海外收購熱潮。與此同時,2012年成功打開了伊拉克、阿爾及利亞、斯裏蘭卡、哥倫比亞等多國市場,並創造了海外訂單的多項記錄。當其他企業還停留在完成收購的階段,中聯重科的國際化推進已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在內部控製方麵,中聯重科在追求成長的同時,也十分注重公司內部控製和風險管理,並獲得了國內專家、學者的認可。2012年9月,中聯重科獲評“2012年中國上市公司內部控製百強企業”。而良好的內部控製則進一步推進了中聯重科持續、穩健的發展。

“中聯重科的成功並不僅僅來自科技創新、國際化、內部控製三個方麵,中聯重科注重發展中的每一個細節,秉承‘至誠無息,博厚悠遠’的公司文化,追求穩健發展,逐漸形成了中聯獨特的底蘊。”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中聯重科在自身規模化發展的同時,還推動了行業生態鏈條上其他市場主體的共同繁榮。在其周邊形成了上百家極具活力的中小配套企業群,每年為中聯重科的配套金額數以億計。

據了解,從長沙往西走,中聯重科的“工業走廊”正在形成,在這條走廊上,每50公裏就有一個中聯園區,每一個園區都帶動形成了一個小的集群。

“中聯重科的高速成長,帶動實現了工程機械領域的產業集聚,同時帶動了相關配套產業的規模化發展。從而給當地帶來稅收、就業、技術創新上的提高和進步,促進了長沙及湖南經濟的快速發展。”一位長期觀察湖南工業化進程的業內人士分析道:“伴隨著‘十二五’城鎮化的推動,中聯、長沙及湖南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市場也對它們未來的發展寄予厚望。”

就湖南的工程機械行業與企業如何能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湖南省經濟研究信息中心主任梁誌峰認為,長沙的地域優勢及強大的科研實力是其決定性要素。

“相對於國內其他工程機械產業中心,長株潭地區擁有最為強大的科研實力,眾多的工程機械專業化研究機構和科研院所為我省工程機械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推力。中聯重科脫胎於長沙建設機械研究院,是中國工程機械技術的發源地之一;山河智能則是由我國機電學科帶頭人何清華教授創辦。此外湖南還有國防科大、中南大學、原機械部第八設計院等同樣具有強大的科研實力的科研院所。可以說,湖南工程機械產業能夠於20世紀九十年代異軍突起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湖南強大的知識資本所提供的強勁創造力。”梁誌峰介紹道。

“強化配套擴散,提高產業集聚發展水平”是“十二五”時期,湖南省機械裝備工業衝刺萬億產值目標的重要舉措之一。目前,長沙工業配套基礎比較薄弱,工業氛圍與配套環境與沿海發達地區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大部分材料和配套件需從外省采購,包括部分關鍵零部件,如動力係統、傳動係統、液壓件等。這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了本土工程機械主機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和做大做強。

中聯重科是目前全球工程機械行業產品類別最多的企業之一,涉及混凝土機械起重機械、環衛機械、土方機械路麵機械近600多個品種。作為工程機械行業的龍頭企業,中聯重科在自身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重視帶動產業鏈的共同繁榮,高度關注整個產業鏈的共生共贏、協同發展。一方麵,中聯重科將進一步優化外包外協模式,加強與上遊配套、物流等合作方在技術攻關、海外拓展等方麵的戰略合作,加快各配套廠商與公司國際化發展的步伐;另一方麵,中聯重科還在質量管理輸出、先進生產模式指導等多個層麵與配套企業展開戰略合作,提高配套企業內生增長力,並形成一批具有競爭實力的戰略合作夥伴。

目前,在中聯重科周邊已形成了上百家極具活力的中小配套企業群,為中聯重科做配套的企業已達千家,金額數以百億計。中聯重科高速成長,充分帶動了湖南工程機械領域的產業集聚,同時帶動了相關配套產業的規模化發展。從而給當地帶來稅收、就業、技術創新上的提高和進步,促進了長沙及湖南經濟的快速發展,充分發揮了龍頭規模企業的領跑示範作用。而進一步提高產業的聚合度,利用科技創新提高配套產業水平,拉長產業鏈,帶動中小配套企業的發展是中聯重科的重要目標。

目前,湖南省內已出台眾多的相關政策和扶持性的措施來發展工程機械配套產業,進一步提高產業的聚合度;省內各相關配套企業也在想方設法提高配套水平。長沙市的工程機械產業配套鏈已初現雛形,發展前景樂觀。

湖南工程機械行業在中聯重科等優秀企業的帶動下更是經曆了飛速發展,湖南成為工程機械最大的生產基地,規模與市場占有率穩居全國第一。隨著技術、規模、底蘊等的增強,中聯重科等龍頭企業的目光已不再局限於國內市場,紛紛開始著眼全球,加快了國際化進程的推進。

今年以來,隨著城鎮化成為未來十年的主題,工程機械將迎來又一個黃金十年的發展期,同時也是中聯重科抓住機遇、成為巨型跨國企業的黃金時期。曆經21年風雨、從中部欠發達省份走出來的中聯重科,憑借其堅固的領頭羊地位和良好的國際影響力,給長沙提供了足夠強大的底氣。把長沙打造為世界工程機械之都,不再隻是一個夢想。

本文鏈接地址://big5.lmjx.net/news/2013/201312/2013122008492703.shtml
新聞投稿: news@lmjx.net
關注中國路麵機械網微信公眾平台
了解工程機械每日動態
微信公眾賬號:lmjxwx
更多

看更多話題>>《每周話題》欄目 —— 最新鮮的話題 做專業的評論,每周三推出

2017年工程機械行業熱點新聞事件
第143期:2017年工程機械行業熱點新聞事件

“日月如梭,文籍如海,探討不及,朱黃敢怠。”——宋·高登《東溪集·朱黃雙硯》。 2017年即將匆匆走過,工程機械行業發生的哪些新聞事件值得我們一起關注呢?讓我們一起梳理下。閱讀更多>>

聚焦2017長沙配博會精彩看點
第142期:聚焦2017長沙配博會精彩看點

2017年12月第一周,有關2017長沙配博會的各種消息鋪天蓋地,成為了工程機械行業本周最有熱度的話題。中國路麵機械網記者親赴現場報道了展會盛況。 據本網前方記者報道,展會吸引了包括卡特彼勒、三一、中聯重科、山河智能、山推、星邦重工等主機企業及300多家國內外配套件企業盛裝亮相,更有100餘家國際采購商現場采購。閱讀更多>>

2018中國挖掘機市場“徐州論劍”
第141期:2018中國挖掘機市場“徐州論劍”

2017年11月17-19日,2017年度中國挖掘機械行業第二十一屆年會在江蘇徐州隆重召開。中國挖掘機械行業製造商、代理商、配套廠商等企業高層領導相聚彭城,直麵發展難題,共同探求中國挖掘機械產業健康發展之路。閱讀更多>>

更多
複製鏈接 加入收藏
圖片資訊
山推股份公司員工獲山東省省管企業道德模範稱號 山推股份公司員工獲山東省省管企業道德模範稱號
徐工集團與米其林集團簽署全球長期戰略合作協議 徐工集團與米其林集團簽署全球長期戰略合作協議
驚天液壓榮獲“企業信用評價AAA級企業”稱號 驚天液壓榮獲“企業信用評價AAA級企業”稱號
詹陽動力舉行全地形履帶式搶險救援消防車交接儀式 詹陽動力舉行全地形履帶式搶險救援消防車交接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