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0月以來,告別黃金十年的煤企終於迎來久違的漲聲一片,截至12月18日環渤海發熱量5500大卡動力煤指數迎來十連漲,每噸從10月9日的低點530元上升至622元,漲了近百元,目前已經逼近四個月新高。然而,飆升的煤價隻眷顧大型煤企,中小煤企卻望洋興歎。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薑智敏在2014年中國鋼鐵市場展望暨“我的鋼鐵”年會上表示,煤炭行業利潤向大型企業集中。今年前10個月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利潤額為1705.3億元,同比下降38.8%,其中90家大型煤企利潤947.5億元,同比下降37.03%。值得一提的是,煤炭行業前10大煤企利潤為880.3億元,占全行業利潤的51.63%,占大型煤企利潤的92.92%。
此外,薑智敏還列舉產量數據稱,前11個月國有煤礦產量同比增長1.89%,非國有煤礦下降5.23%;且行業前10家煤企產量為13.11億噸,占大型煤企總產量的57.93%,同比增加了1.37億噸,增幅達11.7%。由此可見,小煤企出現了明顯的減產、停產,煤炭產量向大型企業集中。日前,煤炭巨頭中煤能源(4.74, 0.00, 0.00%)、中國神華(15.83, 0.00,0.00%)先後發布11月份經營數據顯示,在兩家巨頭頻繁大幅漲價的11月,其煤炭銷量的確增長顯著 。其中,今年前11月,神華煤炭銷售量已經達到4.623億噸,同比增長12.1%。
中投顧問煤炭行業研究員邱希哲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煤炭行業集中度提升乃大勢所趨,也是國家層麵有意而為之的戰略舉措,煤炭巨頭在政策、資金、管理、銷售等各方麵的優勢將會更加明顯。當煤炭產業黃金周期過去後,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態勢會有所增強,兩極分化的產業格局將長期持續下去。
不難發現,隨著大型煤企的產銷量大增,其並購擴張的步伐也日益加快,市場話語權也隨之增強。10月以來正是神華、中煤和同煤三大煤炭巨頭在引領煤價一路攀升,而中小煤企因拿不到鐵路運輸權,煤炭運不出去,導致銷量受限,收入下降。
“大型煤炭巨頭多有自己的運輸隊伍,對鐵路、公路、水運等均有所涉足,這樣有利於企業內部消化運輸成本、降低營業支出,而中小煤企綜合實力明顯偏弱,除了自身沒有完善的運輸係統,與運輸企業之間的關係也很難維持長久。”邱希哲指出,該問題的出現是產業發展的必然現象,政府層麵無需出手解決。
山西朔州的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小型民營股份製煤企業老總告訴記者,鐵路運力被大型國有煤企所占用,因為它們有優先權,所以,眼看著煤價蹭蹭往上躥,自家的煤就是運不出去。中國神華在11月份銷量大增,與其有比較優越的鐵路運輸配套有關。因此,明年他們準備與神華合作修一條與之相連的鐵路往外運煤,改變運力受限的困境。
但多數中小煤企就沒這麽幸運了。隨著運力、產量和利潤不斷集中在大煤企,尤其隨著明年國家對落後產能的淘汰、整合關停力度的不斷加大,中小煤企會逐步被大煤企所並購,巨頭煤企壟斷的局麵或將顯現。“從煤炭產業的發展曆程來看,未來煤炭巨頭將主宰整個行業的發展態勢,中小煤企的生存空間將日益縮小。” 邱希哲認為。
一旦煤企走向壟斷,產銷量、定價權都掌握在少數大型煤企手中,對火電以及鋼鐵、建材等本已經濟瀕危的下遊企業豈不是雪上加霜嗎?不過,“由於我國央企和地方國企之間在利益分配方麵難以達成有效共識,寡頭壟斷的情況不太可能出現,下遊鋼鐵、電解鋁、水泥等需求端也不會受到衝擊。”再者,國家對進口煤實行零關稅,在煤炭供應緊張時,進口煤自然會加大進口量,據悉,進口煤均價每噸89.2美元,比當前最高的動力煤價622元人民幣,便宜80多元人民幣;前段時間全國煤價下跌就與進口煤增加有關,目前國內煤價高企也是季節性短期現象。因此,即使未來大煤企市場集中度再高也不會對下遊產業造成致命性威脅。
邱希哲同時指出,這與市場化改革、破除壟斷並沒有實質性關聯,消滅合同煤、全麵推進直購電乃煤炭電力行業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