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60年代末期,16米臂架泵車在德國問世。1986年,62米世界最長臂架泵車誕生。算下來,德國人用近二十年的時間,將臂架高度提升了40多米。之後20年時間,幾乎再無建樹,人類挑戰泵車臂架長度的腳步似乎也戛然而止。
近年來,雖有泵車製造商在現有科技水平上進行技術疊加,將泵車臂架長度有一定提升,但不具備前沿科技理念的創新,必然是“臂架每增加一米長度,難度好比登天”。而沒有實用價值的超長臂架泵車,被證明根本無法承擔起突破極限的挑戰,更無法讓世界工程機械行業為之歎服。
直至中聯重科扛起引領世界混凝土機械發展潮流的旗幟,挑戰臂架長度、創造工程奇跡的渴望又被重新喚起。曆史,將由中聯重科全新書寫。
2011年9月,全球最長碳纖維臂架泵車80米在中聯重科誕生。緊接著在短短一年時間裏,中聯重科又在泵車曆史上書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泵車臂架長度再一次提高21米,突破百米大關,中聯重科用兩年的時間完成前人40年無法完成的夢想。業內專家在觀摩101米之後,感慨萬分“中聯重科101米是泵車發展史上的創世之作,它以前沿科技理念和技術創新實現了混凝土機械領域的終極夢想。按照業內現有的技術水平估計,這一紀錄至少在五年之內無人可及、無人能破”。
眾多混凝土行業的頂級客戶也從工程實際應用角度對101米進行全方位的解讀:“這一高度可以輕鬆地覆蓋30層以下建築的混凝土澆築施工,它的問世,改寫了30層建築需要反複變換混凝土澆築方式的低效率操作,95%的高層建築“一泵到底”成為可能,這是對建築施工領域提高整體工作效率、降低能耗做出的重要貢獻,無論是工程施工方,還是設備提供方,101米都能夠為之創造出色的盈利能力。”
中聯重科101米的成功下線向世人證明,隻有將最前沿的科技理念融會貫通,隻有腳踏實地掌握前沿科技核心技術,才能夠真正扛起引領發展的旗幟,才能夠將中國由全球混凝土機械產銷規模的領先,華麗變身為全球混凝土機械當之無愧的領袖,才能夠有資格書寫泵車發展的曆史。
除了泵車之外,在並購方麵,中聯重科也考慮很多科技因素的融合。
2008年,中聯重科並購世界混凝土機械的知名品牌意大利CIFA公司。經過兩年的技術融合,於2011年2月推出了“中聯CIFA”複合技術,在核心技術基礎研究、產品研發、試驗考核平台以及製造工藝提升等方麵取得長足進步,碳纖維臂架技術、主動減振技術、智能控製技術、結構疲勞研究、輕量化研究與應用、耐磨技術等一批重大關鍵技術取得了曆史性突破,中聯重科由此吹響挑戰泵車臂架長度的衝鋒號。
101米是中聯重科相繼推出三橋50米、五橋64米、六橋80米等一係列最佳橋長比泵車之後,在“中聯CIFA”複合技術的平台上,又打造了新一代複合技術產品。相比通用六橋底盤80米泵車,101米在底盤上僅增加1橋的情況下,臂架長度增加了21米,創造了泵車設計史上的又一項奇跡。
另外,中聯重科從客戶實用角度出發,在易損部件混凝土輸送管上開行業先河,創新性地采用高強鋁合金陶瓷砼管,在砼管重量減輕40%的基礎上,抗壓強度全麵超越合金鋼雙層管,使用壽命達5萬方以上。鋁合金陶瓷砼管堪稱完美的砼管解決方案,是在新材料應用領域的又一次全新突破,成就了101米跨越泵車臂架百米大關。
不僅僅是臂架長度上創造了世界之最,101米配置的高效大排量技術和發動機變扭矩控製技術相結合,最大泵送排量超過每小時245立方米混凝土,燃油消耗降低約10%,中聯重科由此摘得世界泵送能力最強泵車的桂冠。
一切以客戶為中心,在滿足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為客戶創造具備實用價值的產品,以科技裝備客戶、以科技成就奇跡,是中聯重科的研發核心理念。無論是客戶追捧的80米,還是剛剛成功下線的101米,中聯這一研發核心理念始終是在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
2012年5月,80米的泵車在山西重點工程建設中創造了一項項應用奇跡,長時間高強度穩定可靠泵送施工,該類泵車猶如堅強戰士,不知疲倦地為客戶創造價值,樹立了超長臂架泵車應用典範,全球客戶與媒體榮耀見證,中國泵車應用曆史由此進入“80年代”。
眾所周知,通用汽車底盤施工場地通過性能好、服務體係完善、運營成本低,相對專用底盤可降低油耗15%以上,中聯重科101米采用7橋通用汽車底盤(若采用傳統全鋼材質臂架,泵車底盤軸橋數將達到12橋以上,基本不具備實用性),全方位展示了中聯重科全球領先的泵車整車研發技術。
為了保證101米的實用性,中聯重科創新升級了一係列技術,全麵提升了整車實用安全穩定性能。臂架減振及運動協調控製技術的運用,實現了臂架在全工況下減振50%以上;多級伸縮支腿擺腿驅動技術,在保證支腿跨距的同時,減少展腿麵積約35%;全工況載荷模擬設計分析技術的應用,載荷分布均勻,臂架重心較同類產品低10%;多關節、長臂架複合運動控製技術,實現臂架布料效率提高15%以上,布料精度提高20%以上。101米產品發布之前,中聯重科已經完成穩定性試驗和泵送考核,所有的技術都已得到了充分的全麵考核,中聯重科以對客戶負責任的嚴謹態度,樹立起全球超長臂架泵車新標杆。
泵車的新紀錄是中聯重科的一個創新例子。其他產品的創新也不勝枚舉。
2012年9月,常德灌溪工業園,中聯重科自主研發的D1250-80塔式起重機在110米的工作幅度成功起吊5.5噸重物。英國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官現場測量了有效工作幅度,宣布中聯重科D1250-80創造了一項新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一方麵,塔式起重機工作幅度增大,臂架所受回轉慣性載荷與風載荷呈幾何級數增加,傳統的臂架設計方法無法調和增強臂架側向穩定性與結構尺寸隨之增大、自重增加、整機性能降低之間的矛盾。另一方麵,塔式起重機工作幅度增大,機構運行時累積偏差大,對控製係統的精確度要求更高。中聯重科本次推出的D1250-80塔式起重機通過一係列關鍵技術創新,解決了大工作幅度臂架輕量化設計及機構精確控製的難題,整機性能居世界領先水平。其首創的雙階遞進式變截麵臂架係統,提升起重臂側向穩定性和起升能力,有效工作幅度達110米,較同級別起重力矩塔式起重機的最大起重量提高了26.9%,創造80噸的新紀錄;首創塔式起重機的功率自適應控製技術,起升、變幅、回轉三大機構采用恒功率調速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實現了節能環保;自主研發了塔機監控係統,實時監控各機構的工作狀態,並智能診斷係統故障,提高了整機的可靠性;在研製過程中,製作了塔式起重機曆史上首部動畫版安裝說明書,使用戶可以更快、更好、更安全地完成塔機安裝。
回顧過去,2010年中聯重科成功中標世界上最大上回轉塔式起重機D5200-240,打破國外品牌在超大型塔式起重機最高端市場上的壟斷地位;2011年6月,中聯重科引進了德國JOST公司平頭塔機技術,不僅在產品研發、工藝革新、新材料應用等多方麵進行深度融合,同時還堅持自主創新,尤其強調技術的原始性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基礎上的再創新,以此發揮科研院所促進行業科技進步的骨幹中堅作用,多次引領了國內行業與國際巨頭的抗衡;2012年ISO/TC96秘書處的落戶,充分彰顯了中聯重科在全球起重機行業的領先地位和主導作用。
而今,D1250-80又為中聯塔機發展藍圖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不僅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也迅速得到了市場的高度認可,樣機已經被一用戶搶購,另一用戶預訂6台,總產值近億元。
除此之外,中聯重科的全球最大輪式起重機產品ZACB01也令人驚訝。在世界輪式起重機幾十年的發展曆程中,輪式起重機在大型化發展的道路上突飛猛進,但是輪式起重機特別是符合道路行駛規範的全地麵起重機已經做到極限,在現有技術及法規條件下,無法繼續大型化。而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技術積累,中聯重科又一次在創新之路上發生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