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有一個理想,“把中聯打造成一個國際化的工程機械產業集群,打造成一艘引領中國工程機械產業的"航空母艦",讓中國工程機械企業集體登上世界競爭的舞台,在世界工程機械產業中擁有話語權。”
2013年,雖然工程機械行業整體而言仍未走出低穀,但詹純新離他的理想更近了一步。
這一年,中聯重科成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唯一上榜“亞洲品牌500強”的企業。
越在“深水區”,越能顯示出弄潮兒的水平。在工程機械的龍頭企業中聯重科尋找“有質量”增長的轉型路徑中,讓人看到了工程機械領域在寒冬下亮出的一抹春色,也看到了一個引領行業複蘇企業的發展密碼。
體製創新鑄就全球前六
體製是一個企業發展的原動力。有良性循環的體製做後盾,企業才能迸發出強大的內生動力。2013年中聯重科實施的“事業部模擬股份製”就是企業能夠保持旺盛動力的一大亮點。通過“事業部模擬股份製”這種管控模式的變革,中聯重科總部將更多經營自主權、薪酬分配權授予各事業部,充分帶動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引導各事業部實現了高質量的增長。
受益於此,前三季度,無論是營業收入、淨利潤、毛利率還是盈利能力,中聯重科都是行業最優秀,而且公司2013年4季度單季有望實現淨利潤的正增長。
事實上,這不過是中聯重科21年來體製創新的一個縮影。作為一家走向市場的科研機構,從“斷皇糧”後的掙紮窘境到“一院兩製”的新模式,從股份製改造到“專業化、股份化、國際化”為方向的“裂變聚變”發展戰略,從借款50萬元起家到2013年位列全球工程機械第六位……21年來,中聯重科通過體製改革和股權多元化,一次次釋放著巨大的能力。
日前召開三中全會中指出,“積極發展混合所有製經濟。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製經濟,是基本經濟製度的重要實現形式,有利於國有資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競爭力,有利於各種所有製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中聯重科也用自身的發展經曆表明:股權多元化是打造世界級企業的一條通途。
2005年,為謀求大發展,中聯重科開始實行改製,確立了以“專業化、股份化、國際化”為方向的“裂變聚變”發展戰略。先後引入弘毅投資、聯想控股、高盛、曼達林基金、讓雅戈爾、中國人保、索羅斯在內的國內外際頂級投資機構。
如今,中聯重科已形成國有相對控股、股權多元化的格局。這樣的股權結構,讓中聯重科在規範治理,科學化決策的發展進程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特別是在2013年,在行業普遍低迷的情況下,前三季度,中聯重科實現淨利潤37.95億元,成為工程機械行業唯一一家利潤過30億元的企業。
技術創新驅動中聯重科前行腳步
在談到“中國製造”的時候,往往印象是技術落後、高端依賴國外技術。這在機械工業上也不例外,自主創新能力薄弱,研發投入不足,共性基礎關鍵零部件和工藝技術發展滯後等一係列的問題也長期困擾著中國的工程機械領域。
但對於中聯重科來講,技術創新能力正成為了其拓展國際市場,打造民族品牌最強大的武器。
與其他企業相比,中聯重科有著6000人的研發隊伍,20個子公司中以研發為主的有16個。據統計,中聯重科發明占比始終保持在30%以上,發明授權比例保持在80%以上,並有80%以上的技術實現產業化。
此外,和別的企業僅有產品開發團隊不同的是,中聯重科有著定位清晰的特種研究力量。這支由數百名專注於技術的博士、碩士組成的團隊,配備了業內頂尖的試驗裝備與開發工具,承擔著前沿技術研究、基礎共性技術研究任務,是產品開發團隊最有力的支撐。
就在不久前,隨著流動式起重機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的落戶,加上以前的建設機械關鍵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混凝土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機械領域三大國家級創新平台已齊聚中聯重科,工程機械行業又一項新的曆史記錄在中聯重科誕生。
目前,在中聯重科的研發部門裏,平均每天就有一個新品問世,多項產品技術在業內遙遙領先,為企業邁向更大的舞台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文化創新締造中聯重科商業神話
作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領軍企業,中聯重科從創建初期50萬元借款起步的院辦企業,到年營業收入過900億元的全球化企業,快速發展的背後是不斷完善的企業文化的強力支撐。二十一年來,中聯重科不斷創新和升華的企業文化和價值理念,為公司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在文化的建設上,中聯重科始終遵循著傳統文化和現代管理相結合。這種創新,不帶賦予了企業一種獨特的標簽,還助力中聯重科在國際市場上的文化融合。
“至誠無息,博厚悠遠”是中聯企業文化的核心,它源於《中庸》第二十六章的核心。談到由董事長詹純新提煉的這八個字,中聯重科副總裁孫昌軍說道, “至誠就是對真誠、對誠實、對誠信的執著,同時也是對理想、事業的執著。”
在企業內部,中聯重科通過管理創新、文化創新進而實現規模、效益、文化的提升,提煉出了“一元、二維、三綱、四德、五常、六勤、七能,八品”的文化內涵。
無形的文化軟實力也幫助中聯重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商業神話。
貴州一家混凝土公司與中聯重科洽商,在雙方的首次會晤中,他們討論的並不是產品價格、性能問題,也不是合同問題,而是從《中聯報》聊起,了解中聯的品牌、文化,在他們看來,文化才是中聯重科最大的魅力。
雲南路橋的代表團來中聯洽談合作事宜,雙方僅就中聯的企業文化做了深入的交流,一個億的大單便被中聯收入囊中。
更值得自豪的是,中聯重科借助“至誠無息,博厚悠遠”企業文化對意大利CIFA公司的成功整合贏得了世界的尊重。
在整合過程中,中聯重科堅持文化創新,形成了“包容、共享、責任、規則、共舞”的發展理念,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完成對這家歐洲第一、世界第三的混凝土機械製造商的成功整合,並促使其經營業績不斷刷新曆史高點,2013年上半年,CIFA的利潤與金融危機前2007年同期相比增長50%以上。
優異的業績和發展理念也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同和歡迎,意大利總統納波利塔諾親自為董事長詹純新先生頒發“萊昂納多國際獎”,刷新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國際形象,“中聯重科並購CIFA”也成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唯一一個寫入哈佛教材的收購案例。
在今年7月18日,在“中歐高層論壇—走出去的中國企業” 上,意大利前總理、歐盟委員會前主席羅馬諾·普羅迪參更是盛讚中聯重科這種新型國際化模式。
國務院參事、著名經濟學家湯敏認為,隨著政府調結構、穩增長經濟政策的推進,“快”字已不可能出現,未來中國經濟將從高速發展階段步入提質增效的中高速發展階段,不可能再出現兩位數以上的增長。這也意味著工程機械行業產能過剩的問題還將持續,企業必須靠核心競爭力取勝。何謂核心競爭力?中聯重科無疑給出了一個很好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