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用不完的排放配額賣出去
在國家大力推進節能減排的過程中,我國首批7個區域碳排放權交易試點中的5個碳交易試點市場在2013年這個被業界稱為碳市場“元年”中啟動。2013年12月26日,天津碳市場開鑼。當天,天津碳市場協議交易分別以每噸28元成交4萬噸、26元成交5000噸。截至1月3日成交量數據統計,最早啟動的深圳碳市場以近20萬噸的成交量排名榜首,而最遲啟動的天津後來者居上,以近7萬噸的成交量位列第三。
詳解1
什麽是碳交易、碳市場?
在百度上搜索碳交易可以看到,這是為促進全球溫室氣體減排,減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場機製。
1992年5月9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通過艱難談判,通過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又通過了《公約》的第一個附加協議,即《京都議定書》,把市場機製作為解決二氧化碳為代表的溫室氣體減排問題的新路徑,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從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權的交易,簡稱碳交易。
碳交易簡單來說,就是合同的一方通過支付另一方獲得溫室氣體減排額,買方可以將購得的減排額用於減緩溫室效應從而實現其減排的目標。其交易市場被稱為碳市場。
當前,由於能源結構優化、新能源技術被大量采用,同一減排量在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企業之間存在著不同的成本,這就形成了價格差,也為碳交易提供了市場空間。
總的來看,碳交易市場可以分為強製性市場和自願市場。強製性市場是指在那些製定了強製性溫室氣體排放上限的國家或地區,控排主體為達標合規目的而進行碳交易;自願市場則是指企業為企業社會責任、品牌建設、社會效益等目的,一方自願減排產生減排量指標,另一方自願購買減排量指標,達成交易。
強製性市場又可以分成兩大類:一是基於配額的交易,買家在“總量管製與交易”體製下購買由管理者製定、分配或拍賣的排放配額。二是基於項目的交易,在“總量管製與交易”體製前提下,控排主體可以向可證實減低溫室氣體排放的項目購買經核證的減排指標,作為自身排放的抵扣,作為合規達標的輔助手段。
詳解2
天津碳市場“試”在哪?
按照國務院《關於天津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的批複》中“在天津濱海新區建立清潔發展機製和排放權交易市場”的要求,本市早在2008年就成立了天津排放權交易所,並且在當年就組織了我國首筆基於互聯網的主要汙染物二氧化硫排放權交易、2009年又完成了我國首筆基於規範碳盤查的碳中和交易、2010年成功組織首批能效市場交易……
相對於以往在若幹領域的探索,此次天津作為國家首批區域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在交易類型、交易屬性、交易範圍等方麵都有了新的內涵。
據了解,在國家確定的7個試點省市中,天津市是唯一同時參與了低碳省區和低碳城市、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製及區域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的直轄市。經過前兩項試點工作的實施推動,為今日的區域碳交易試點打下了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