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地方兩會陸續召開。在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各地紛紛下調經濟增長目標,努力尋找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新型城鎮化不約而同成為地方特別是中西部地區著力打造的經濟新引擎。一方麵,城市群將成為城鎮化的主要形態,帶動產業優化升級、區域協調發展;另一方麵,對外開放作為城鎮化的重要載體,將充分發揮引導資金、拓展市場的積極作用。
據中證報報道,業內人士認為,中西部地區發展前景看好,蘊藏諸多投資機遇。其中,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值得關注。
中西部地區投資料加碼
過剩產能要化解、債務風險要防範、民生投入要加大、GDP崇拜要破除……近期陸續召開的地方兩會透露出這樣的信號:一方麵各地普遍下調了經濟增長目標,另一方麵都在努力尋找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新型城鎮化成為各地重點打造的新引擎。
推進新型城鎮化是多個省區市政府工作報告關注的重點之一。“新型城鎮化成為經濟發展的引擎是必然的。”申銀萬國[微博]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指出,改革不可能麵麵俱到,必須要有一個龍頭,這個抓手就是新型城鎮化。推進戶籍製度改革、土地流轉、統籌城鄉發展、優化產業結構等諸多改革,無一不包含在城鎮化的大框架下,城鎮化將帶動建材、家電、交通、物流、園林等行業的發展。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曾估計,城鎮化在未來十年將驅動40萬億元的投資需求。
業內人士認為,基礎設施建設領域蘊藏著城鎮化帶來的最大投資機會。尤其是中西部地區今年對基建投入力度隻增不減。甘肅提出,要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新開工建設一批供熱、供水、排水防澇項目,城鎮汙水處理率達到8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46%、縣城達到57%以上。此外,還要加強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開工建設高速公路600公裏、二級公路800公裏,完成信息基礎設施投資65億元。
中西部地區尤其注重基建投資,且在基建投資中注重向農村等欠發達地區傾斜。西藏提出,將加快推進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農牧區基礎設施建設的傾斜力度,落實國家投資450億元以上。河北也明確將加大公共財政向農村傾斜力度,推動優質資源向農村傾斜、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