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術論壇上請來一兩位院士充充場麵,也並非什麽新鮮事。然而,南車集團卻屢次在各種會議、論壇上,請來十餘位院士助陣,這究竟是為什麽?
離上午的會議開始還有一段時間,來自中國工程院和中國科學院的十餘位院士卻已早早到齊了,他們三三兩兩地交談著,身邊不時有人走進會場。
這是2013年11月23日,在南車戚墅堰所會議室,一場叫作“中國首屆軌道交通裝備製造‘三基’技術論壇”的會議即將舉行。
其實,這已經不是院士們第一次結伴走進南車了。
早在2009年3月18日,出席中國工程院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2009年第一次常委擴大會議的13名院士造訪南車株機公司、株洲所公司開展工業考察,並向時任中國南車董事長的趙小剛了解了南車發展情況。
2010年10月10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黃先祥、李鴻誌、徐德民來南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參觀,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丁榮軍陪同三位院士深入公司各單位參觀,重點介紹了公司在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取得的重大成果。
2012年8月11日下午,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率十餘名中國工程院院士及國內眾多軌道交通領域專家赴南車株洲所參觀,並出席了中國工程院與中國南車院企合作協議簽字儀式。
這不禁讓人好奇:南車為何如此受到院士的青睞?眾多院士多次造訪南車,難道隻為捧場?
一紙協議的背後
如果對南車近年來的動作不夠了解,這次由南車集團和中國工程院聯合舉辦的首屆軌道交通裝備製造“三基”技術創新論壇確實很可能讓參會者聽得一頭霧水。既然說是“三基”論壇,講講基礎工藝、基礎零部件的欠缺總是沒錯的,談談新材料在工業中的應用前景也勉強說得過去,然而,某些院士在發言中所涉及的網絡時代對工業領域的影響、新能源的開發與應用卻實在讓人覺得與“三基”拉不上關係。這論壇究竟論的是什麽?
但人們如果了解到之前南車和中國工程院簽署的協議內容,就不難明白其中的奧秘。
據了解,根據中國工程院與中國南車簽署的協議,雙方將攜手在戰略性谘詢服務、合作研發和成果轉化、開展科技合作與交流活動、引進和培養高端科技人才四大領域開展合作。
隨後,2013年4月16日,中國南車中央研究院在北京正式揭牌,南車集團欲把其打造成公司產業發展研究和內外部資源聚合的平台。中國南車副總裁、中國南車中央研究院院長王軍介紹說,研究院將從戰略和發展研究、科技管理與資源聚合、前瞻性與基礎性技術研發3個方麵為南車發展注入智力資源,其作用可形象地比喻為創新的“引擎”、聚智的“平台”、科技成果市場化的“橋梁”。
值得注意的是,王軍在介紹中還談到,該研究院的研究領域不僅包括軌道交通裝備,還將在高端裝備製造及綠色環保大型裝備上進行拓展,為中國南車的未來發展謀求增量空間。
不僅如此,在談到成立中央研究院的目的時,中國南車董事長鄭昌泓也曾表示:“設立中央研究院,是中國南車發展到現階段在戰略上的一個必然選擇。截至目前,中國南車研發出了以CRH380A高速動車組、HXD1係列大功率機車為代表的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軌道交通裝備產品,經營規模已進入世界同行業前三強;下一步,南車將堅定創新驅動的內涵式發展道路,率先實現實質性的轉型升級、做強做優,真正成為世界一流企業。”
弦外之音不言自明,南車集團在軌道交通裝備行業裏,已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領軍者,今天的南車已經不甘心繼續在軌道交通裝備產業裏“浪費”才華,作為一家年產值千億左右的巨無霸,南車早已在不停的旁逸斜出了。
資料顯示,20世紀90年代中期到現在,大型跨國公司在中國設立了逾600家的研究院或研發中心,南車跟進也是大勢所趨。南車董事長鄭昌泓表示,集成創新與原始創新將成為中國企業未來創新的主流模式,設立中央研究院,正是為加速提升南車創新能力,助推南車“引領”願景的實現。中國南車中央研究院將聚焦技術的原始創新,提升南車前瞻性、基礎性、共性和核心技術研究能力,協調並推動新技術應用,提高“中國智造”的含金量。
南車中央研究院同時還受托管理南車焊接技術委員會、無損檢測技術委員會,負責南車技術專家委員會、中國南車材料與工藝研究中心、中國南車技術標準化委員會等的日常工作。其非本部機構還包括4個國家級研發機構、7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0個省級研發機構、8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