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國內資源狀況限製,我國鐵礦砂對外依存度超過70%,近年來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鐵礦砂買家,進口鐵礦砂占全球鐵礦石海上貿易量的60%左右。隨著鋼鐵行業對國外礦砂需求量不斷攀升,其背後的隱憂也日益顯現—不僅國內鐵礦開采行業發展舉步維艱,進口礦價過高也嚴重侵蝕了國內鋼企的利潤,阻礙了行業健康發展,應當引起相關各方的關注。
來自青島海關的統計顯示,去年山東口岸進口鐵礦砂1.9億噸,同比 增加8.6%; 價值241.5億美元,增長9.5%;進口平均價格為每噸129.1美元,上漲0.8%。鐵礦砂進口呈現“量價齊增”態勢,其主要推動力是我國國民經濟增長和城鎮化建設等帶來的高需求。此外,環保成本大幅上升也促使相關企業加大了鐵礦砂進口力度。
但值得注意的是,進口礦價高企正日益侵蝕著國內企業的利潤。據了解,國外三大礦商(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穀)的鐵礦石開采成本大致在50至65美元/噸之間,與國內到岸價格約130 美元/噸相比,利潤頗豐。國際礦商與國內鋼企利潤率的巨大差距,明顯反映出國內鋼鐵行業發展的瓶頸—資源自給能力不足,價格受製於人。
與此同時,國內鐵礦開采業稅負過高,也造成國產鐵礦石成本偏高。目前,國內鐵礦山企業平均銷售稅費負擔率為25%,而澳大利亞、巴西的鐵礦山隻有4%至5%。據測算,國產鐵精粉成本相當於力拓到岸成本的2.8倍、必和必拓的2.6倍、淡水河穀的2.3倍。較高的稅費負擔不但影響了國內鐵礦行業的發展步伐,也使之在與國際礦商的競爭中處於下風。
另據青島海關統計,去年山東省出口鋼材雖然增加12.4%,但出口均價下跌4.9%。原料漲價產品卻降價,鋼鐵企業更加苦不堪言。據統計,去年國內鋼鐵行業利潤率僅為2.16%,企業虧損麵高達23.4%。
顯然,進一步提高國內鋼鐵行業的資源自給率、降低對外依存度仍然任重道遠。有關部門應當改革稅收體製,降低企業負擔,推進國內鐵礦開采業健康發展。此外,還應嚴格控製鋼鐵產能,減少低效生產,提高鋼企利潤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