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國內外需求下滑,德國至關重要的機械產業備受衝擊,2013年可以說是一個艱難之年。與此相對比的是,中國機械在國際市場上步步緊逼,不斷蠶食德國機械的市場份額。
德國機械訂單縮水 中國製造步步緊逼
據歐洲媒體近日報道,機床製造是德國工業和對外出口的關鍵產業。然而在2013年12月份,機床總訂單相對於2012年同期下滑了6%,其中,國內訂單減少了10%,出口訂單下將了4%.
從10月至12月的三個月期間來看,德國機床總訂單下滑了3%,其中國內訂單下滑4%,出口訂單減少了4%。
德國機械製造聯合會VDMA的首席經濟學家拉夫爾認為,對於德國和鄰近的歐洲國家來說,2013年12月遭遇了巨大的衝擊。“如今,我們寄希望於2014年,希望情況有所改善。”他說。
據了解, 德國機械設備製造聯合會首席經濟學家魏謝思表示,德國機械設備製造業必需繼續承壓。國內訂單反映出德國境內目前投資活動的不景氣,歐元夥伴國的機械訂單也不太樂觀。 另外,全球工程機械混凝土領域由“中國製造”主宰已是不爭之實。在產業布局上,一度雄踞世界前三強的德國普茨邁斯特、德國施維茵先後歸入“中國製造”旗下。一增一減之下,德國建築機械領域麵臨這個建築機械的重量級挑戰。
德國機械訂單下降,反之,這對於我國工程機械又能否是一次增長機會呢?
中國的機械製造商目前積極活躍於國際市場,其市場占有率已經從2008年以前的15%增加到目前的30%。當然龐大的國內市場也是導致中國機械製造業快速增長的原因之一。中國也向那些本國沒有機械製造業的門檻國家出口其產品。
那些著名西方製造商生產的機械,其特點是技術含量非常高,適合西方國家使用。而以門檻國家為主的新興市場則明顯需要簡單、電動化程度不高、結實耐用和容易維修的大眾化產品。因此,中國的標準建築機械比歐洲生產的高端建築機械更實用。
一些媒體指出,麵對中國的機械產品生產力以及技術的不斷更新發展,包括德國機械製造業在內的歐洲國家都將麵臨嚴重的挑戰,甚至是最終將被“中國製造”取而代之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