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本:精打細算
為了保持龍工產品的性價比優勢,鑄鍛公司千方百計降低成本。
他們首先從技術創新方麵尋找突破口,通過改進澆冒口係統,提高產品的出品率;通過減少加工餘量,消除重量富餘及質量過剩,降低產品成本和機械加工成本;通過改進熔煉配方,降低噸鐵水的綜合成本。比如通過引入低錳生鐵,使球鐵和灰鐵的加入數量由原來的30%下降到現在的5%與10%;廢鋼的加入量由上半年的30%提升到現在的45%,大大節省鐵水的成本。他們還通過合理調整球化劑、孕育劑等輔助材料的加入量,引進性價比更高的新材料和新工藝,降低原材料的成本。經過一段時間的細心觀察,他們發現潮模砂車間每個月都要產生大量的廢灰,如果將這些廢灰全部作為垃圾處理,不僅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還會造成一定的環境汙染。於是,公司領導組織技術人員反複試驗,終於找到了處理部份廢灰的最佳方案:將這些廢灰重新利用,代替煤粉和膨潤土加入砂處理中,從而使煤粉的加入量由原來的每碾17公斤下降至12.5公斤,使膨潤土的加入量由原來的每碾48公斤下降至46公斤。這不僅降低了砂處理的原料成本,而且還提高了型砂透氣的性能,穩定了型砂質量;與此同時還解決了因此而產生的環保問題,真可謂變廢為寶、一舉多得。
在降低管理成本方麵,他們注意提升管理的品位,加強環節控製,穩定產品質量,減少了鑄件的回爐損失,實現了“每提高一個百分點,一噸產品就可降低40多元成本”的管理新成效。
在節能降耗方麵,他們巧做文章。一是科學調整上班時間,讓熔煉、澆注等能耗較大的崗位,充分利用穀電,盡量少用峰電。僅這一項就使每度電的平均費用下降了一毛多,不僅降低了企業的成本,而且還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二是調整生產節拍,減少等待時間,提高單位勞動生產的密度,從而使每噸產品的用電量由原來的1736度下降到現在的1526度,每噸鑄件的工人直接工資也有了明顯的下降。
在降低采購成本方麵,他們接受控股公司采購運輸管理中心的委托對采購資源進行全麵的整合,充分利用龍工“集團規模大、企業信譽高、支付能力強、廉政製度全”的優勢,與供方建立“長期緊密、互利雙贏”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僅生鐵采購一項,就降低了不少的成本;再加上“由中錳改為低錳,少用生鐵多用廢鋼”,噸鐵水的綜合成本一下子降低了好幾個百分點。在輔助材料供方的選擇方麵,他們都注意貨比三家,多家供應的一般都由兩家以上的企業擇優給量;獨家供應的,努力引進新供方進行試用,單從輔助材料采購一項測算,全年就可節約成本200多萬元。由於可見引進競爭機製,對於有效控製采購成本的極端重要性。
(四)服務:精細到位
在市場營銷和銷售服務方麵,鑄鍛公司根據董事局提出的“先內後外、先易後難、從大到精;做產業、做市場、做產品”的發展戰略,首先對龍工內部的鑄件需求進行全麵的梳理,爭取控股公司的支持將原來一直外購的製動盤等產品轉為自主生產。緊接著又開發了製動鉗產品,彌補了淡季產能的不足;挖掘了3噸前橋等叉車係列鑄造件的生產潛能,增加了產品的銷量。在外銷方麵,也積極尋找門路,力爭在較短的時間內有所突破。
他們深刻理解用戶市場對於企業生存的極端重要性,十分注意做好售後服務,持續加強與橋箱公司、叉車公司及其他用戶的溝通,真誠對待每一位用戶。對用戶反饋的問題及時整改回複,虛心聽取用戶的意見,及時化解用戶的疑慮,經常向用戶通報公司生產運營、管理創新、產品開發、質量提升等方麵的情況,與用戶建立“快速便捷、清晰透明”的信息互通網絡,開創了與用戶之間相互信任、友好合作的雙贏局麵。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龍工(福建)鑄鍛公司以其“精誠”和“精細”,譜寫了一曲扭虧為盈的動人樂章,實現了企業在金融危機深度影響大背景下的可持續健康發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們可貴的敬業精神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十分值得欣賞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