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遷入新工業園釋放產能
思路有了,接下來就是落地的問題。
“今年1月,中聯環境產業公司整體搬遷至湖南長沙麓穀第二工業園。該工業園一期占地1100畝,主要是為環境產業的研發和製造而打造的。它落成也是中聯發展環境產業,引導環保科技推廣應用並實現批量生產的重要一步。”陳培亮說,以前,中聯環境產業公司存在的一個較大問題就是環衛車輛交付能力不足。原來的環衛機械的製造分別在3個地方生產,還有多個配套的廠子。由於生產和組織分散,在製造成本和質量控製上就會出現偏差。因此,中聯花大力打造麓穀第二工業園,將環境產業的研發和生產都集中在一起,這有利於產能和質量保證以及成本控製。另外,該工業園裏還規劃了一個環境產業實驗產品車間,以利於把技術盡快轉化成實際產品,提升科技成果轉化率。
據了解,麓穀第二工業園主要用於環衛機械、餐廚垃圾處理、高濃度汙染水處理等九大類近100個品種的環境產業產品的研發和生產,項目達產後將成為國內最大、最先進的環衛、環保設備研發和生產基地。2014年,該工業園將形成生產各類環衛機械裝備1.5萬台(套)的產能。陳培亮透露,產能的釋放讓中聯環境產業公司定下的2014年目標——產值達到60億元(增幅達到50%),更有望實現。
思考:謹慎對待環衛運營服務
當前,國家已將政府購買服務上升到轉變政府職能、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和促進事業單位改革的層麵。而政府購買環衛運營服務已經在很多地方鋪開,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作為我國的環衛機械生產的龍頭企業,中聯重科是有較大優勢將環衛機械生產延伸至環衛運營服務,形成研發、生產、銷售和運營服務全產業鏈。但是,陳培亮卻對此表示謹慎對待。
“我們已經關注到國家對於政府購買服務在政策上的引導。並且有銀行表示,如果我們為政府提供環衛運營服務,還能提供貸款保證。”陳培亮表示,作為企業,他們在努力承擔更多社會責任的同時,也要考慮風險。對此,中聯計劃三步走:第一步還是堅持環境保護類設備的研發製造,給環保事業帶來更多的高科技產品。第二步是把剛研發出來、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在市場推廣時通過運營服務的方式,提供給用戶進行體驗。第三步,當國家的政策更加完善以後,中聯會考慮將普通產品投入到運營服務中。
事實上,陳培亮的謹慎和擔心不無道理。他講述了這樣幾個理由:第一,我國沒有建立統一環衛運營服務的收費模式。國家對於保潔服務和垃圾清運處理等環衛服務的支出沒有對應的財政收入保證,所以,財政對於環衛運營服務的支持是難以保持可持續。比如汙水處理是把成本加到了水費裏,駕駛人對高速公路的使用也是通過繳納車船使用稅或者高速公路費來體現的,但環衛運營服務的費用是沒有統一收入渠道的。縱觀國外,有些國家把環衛運營服務的費用加入到房屋租金或者垃圾袋的費用中等,這樣的環衛運營服務的提供才是可持續的。第二,目前的環衛運營服務費用基本都是地方財政自行承擔,如果遇到地方財政不景氣的情況,營運企業回款就將存在問題。第三,環衛機械設備的成本隻是環衛運營服務成本中一小部分,更多的成本包括環衛工人成本、油耗成本及相關運營管理成本等,一旦政府無法支付服務費用或者延遲支付服務費用,將對營運公司的正常運轉產生影響。
陳培亮表示,作為一家有社會責任的上市企業,中聯的每一步決策都需要對投資者、對社會負責,在環境產業的發展上,堅持做到有規劃、有落地還要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