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混凝土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批準文號為:經國科發計(2009)605號,以下簡稱中心)落戶中聯重科,這是年度工程機械行業唯一的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也是目前國內唯一的國家級混凝土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當務之急 組建國家工程中心
工程中心是國家重大創新基地和國家創新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探索科技與經濟結合的新途徑,加強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轉化的中心環節,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性、配套性和工程化水平,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技術創新支撐。
截止目前,國家工程中心總數達到三百多個,分布在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工程中心涵蓋了農業、電子與信息通信、製造業、新能源等領域。混凝土機械在國民經濟建設的交通、能源、水利、建築、國防工程等領域的施工建設中發揮著重大作用,是建設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社會的重要支撐。同時,作為工程機械的重要組成部分,混凝土機械已成為我國工程機械中較具技術實力和品牌優勢的重要分支,技術含量和技術集成度較高,其在係統集成、自動控製、金屬結構、液壓等技術領域的提升和創新,對其它工程機械和相關配套行業有巨大的輻射和帶動作用,是推動工程機械行業進步的主力軍。而隻有國家級的創新平台,才能夠最大限度地集中國內各方麵的優勢資源,確保我國混凝土機械企業能夠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搶占市場,從而提高中國製造的核心競爭力及整體水平,組建國家混凝土機械工程中心成為行業發展的當務之急。
眾望所歸 “中心”花落中聯重科
中聯重科由專門從事建設機械開發的科研院所轉製而來,具備雄厚的專業技術力量。作為混凝土機械行業領軍企業,科技投入連年增長,在中國企業500強榜單中排名逐年上升。是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7個分會的主任委員和秘書長單位,具有廣泛的行業影響力。且擁有行業一流的創新研發團隊,具有深厚的產學研合作的基礎、完善的科研投入保障製度及豐富的產業轉化經驗。
2009年,中聯重科向國家科技部提出了中心組建申請,公司領導高度重視,詹純新董事長親臨現場指導申報工作,混凝土機械公司迅速組織力量投入中心申報運作,經過公司上下的一致努力,順利通過了科技部組織的現場考評及行業評定。同年10月,國家科技部批準以中聯重科為依托單位,組建國家混凝土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厚積薄發 組建任務超額完成
三年組建期間,中心圍繞組建任務,致力於成為混凝土機械先進技術的引領者、成套裝備的開拓者、綠色施工技術的倡導者、行業進步的推動者。
經過三年建設,中心成功打造出兩個平台、一個基地:即實驗研究平台、產品研發平台和中試基地。開展了混凝土機械的基礎性、混凝土攪拌類產品的物料旋流混合機理、關鍵零部件可靠性等方麵的技術研究,開發了混凝土機械的成套產品,加速了混凝土機械行業的產業化進程。
中心在研究能力、培訓服務、內部管理、技術成果、經費執行等五個方麵,全麵達成計劃任務書目標,超額完成連續級配混凝土自動生產線研發等5項計劃外任務。
在科研成果、標準、等方麵,中心通過編製國家及行業標準,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推動上下遊產業升級,引領了行業規範發展,促進了混凝土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推動了幹混砂漿、高強高性能混凝土等綠色環保新興產業升級。
三年來,中心承擔國家級、省部級課題7項,開發基礎技術應用研究149項,研發行業領先的全新產品13項,製定國家及行業標準15項,申報國內外790項,獲國家及省部級獎勵11項,全麵超額完成組建任務。
對外開放 合作交流成效顯著
憑借中心這一國家級創新平台,在對混凝土機械的共性和特性技術進行由表及裏、由淺入深的實驗研究的同時,中心與浙江大學、米蘭大學等國內外高校及力士樂、伊頓等知名企業開展聯合攻關,共同提高行業的創造性水平。同時,充分利用完備的試驗條件,為上遊配套件廠商提供關鍵零部件檢測服務,累計服務超過210天,也帶動了下遊混凝土施工工法的升級。
此外,作為中國建設機械職業教育培訓定點單位,為中國建設教育協會編製混凝土機械係列產品培訓教材,為行業提供培訓服務,培訓人數達18286人次。中心主辦或承辦大型學術會議8次,參與重要學術會議15次,對外合作交流成效顯著。
技術引領 推動行業良性發展
中心擁有國內一流的工程技術研究開發、設計和試驗專業人才隊伍,具有較完備的工程技術綜合配套試驗條件,能夠提供行業公益性服務,具有自我良性循環發展機製的技術研究開發平台。
中心依托中聯重科,擁有相對獨立的研發業務和用人、分配機製,建立獨立的內部賬戶,經濟上實行獨立核算,共享國家重點實驗室與中聯重科的科研成果。依托單位中聯重科對中心給予管理、資源、資金等多方麵支持,中心不斷向混凝土機械企業推出高新技術成果,在持續提升行業國際競爭力的同時,形成了科研促進產業、產業反哺科研的良性循環,探索出了適合我國混凝土機械行業發展的全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