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中國重汽集團與尼日利亞Dangote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共同出資設立“丹格特中國重汽西非商用車有限公司”,致力於在尼日利亞進行中國重汽產品的散件組裝生產;5月8日,中國重汽集團和芬蘭卡哥特科集團共同出資成立的重汽希爾博公司在泰安運營,將打造優質高效、性價比高的隨車起重運輸車和汽車起重機係列產品。最近,對於中國重汽來說可謂“喜事連連”。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重汽清楚地看到隻有實施國際化戰略,才能保持和擴大中國重汽改革重組和發展成果、解決企業長遠發展的根本問題”,中國重汽黨委副書記韋誌海表示。
“雙十”行動 國際化之路走上快車道
十年前,中國重汽正式提出實施國際化戰略的目標,逐步實現品牌、資本、管理、人才、技術、市場的國際化。
2004年,中國重汽提出了“雙十”行動方案,即2004年比2003年出口整車及創匯額增長10倍,同時再用兩年時間,到2006年底使中國重汽出口整車及創匯再增長10倍。在2003年,中國重汽通過各種渠道僅僅出口了40多輛整車,要實現“雙十”行動的目標,幾乎是“天方夜譚”。
然而,中國重汽的奇跡發生了。韋誌海介紹,2004年底,中國重汽實現出口整車526輛,創匯額達1271萬美元,順利實現了第一增長10倍的目標;2005年達4920輛,提前完成計劃。可以說,從此中國重汽的國際化之路走上了快車道。
“2012年,中國重汽生產的800輛歐五重卡出口巴西”“2013年,中國重汽300輛歐五重卡進入香港市場”……借助產品的升級換代,中國重汽實現了中國重型汽車工業與國際高端重卡同台競爭的夢想。
從走出去推廣到“慕名而來”
始建於1956年的濟南汽車製造總廠是中國重汽前身,1960年製造出中國第一輛黃河牌重型卡車,1983年重組成中國重型汽車工業聯營公司並首家引進國外重型汽車整車製造技術,1990年重組為中國重型汽車集團公司。由於虧損陷入破產窘境,“老重汽”被迫再次重組,核心和主體部門劃歸山東省成為“新重汽”,2001年1月正式掛牌。
創新和國家化戰略助力重汽做大做強,是重汽人的最大感受。韋誌海告訴記者,中國重汽今日能交出讓行業矚目的成績單,是一直以來堅持國際化戰略部署的結果。
2010年,中國重汽實施國際市場營銷改革,變過去在濟南坐等客戶為駐紮在國外搞營銷;在優化完善國際網絡布局中,中國重汽積極推進境外KD組裝網絡建設,目前已通過技術合作、實物投入等方式在尼日利亞、摩洛哥等8個國家合作建立了KD組裝工廠;截止2013年底,中國重汽國際市場已發展一級經銷商網點160餘家、建立400多個服務網點、300餘個配件網點。韋誌海表示,更令重汽人驕傲的是,“中國重汽”已經成為國內知名的自主品牌,“SINOTRUK”國際品牌也隨著產品出口在國際市場的許多地區和國家成為用戶認可和喜愛的中國汽車品牌。
中國重汽國際部副總經理劉青告訴記者,2009年中國重汽與德國曼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目前,曼技術產品已全麵導入市場,標誌著中國重汽帶領中國重卡躋身國際先進水平重卡行列”。
“以前我們是走出去加大推廣宣傳,現在我們品牌打響了,變成‘慕名而來’了”,韋誌海說。
在加強國際合作、打造國際競爭優勢的同時,中國重汽也清醒地認識到必須堅持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中國重汽董事長馬純濟多次強調,隻有樹立自主品牌、才能強化民族品牌,才能打通通往國際市場的途徑,路子才會越走越廣。
實現中國民族重卡品牌華麗蝶變的中國重汽,將繼續堅持自主創新與吸收消化國際先進技術並重,逐步形成以重卡產業為主導,中、輕、客、特全麵發展的大型商用車企業集團,用“中國卡車夢”助力“中國夢”。(本文來自中國重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