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17日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工業大獎頒獎典禮上,憑借執著的創新精神和領跑行業的突出業績,徐州工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徐工集團)榮獲“中國工業大獎”。
記者從頒獎大會現場獲悉,組委會將中國工業大獎的至高榮譽授予徐工,是為了表彰其堅持不懈的創新發展精神,以及在工程機械及裝備製造領域做出的卓越成就。
無可否認,在中國工程機械領域,徐工引領了“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前進的方向。二十五年來,徐工以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實現了科技自主創新的突破,具備了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的能力,而徐工的文化“軟實力”也成就了其發展的“硬支撐”。
創新基因形成強大的核心競爭力
在這個不斷推陳出新的時代,創新顯得尤為重要。熟練應戰市場的徐工人,對此有深刻認識,在實際的經營管理中,徐工將創新貫穿到每個崗位、每名員工身上,培育創新基因、疏通創新脈絡。
在徐工起重機械事業部,每年年初,各個部門都會花上幾天的時間,討論確定年度創新增值項目,在生產、管理、技術、營銷等各個領域點題攻關,持續改進,僅2014年一年就有創新項目167項。
在生產一線,結合實際工作開展的八小活動、QC項目、技能比武、崗位練兵等創新活動也在不斷激發著員工的創新熱情,挖掘員工的聰明才智。僅2013年一年,在起重機械事業部就完成“八小、三小”項目946項,降本增效達1878.3萬元。1955年出生的林海雖然隻有初中學曆,但已取得徐工重大技術革新成果12項,10項QC活動成果榮獲全國一等獎,尤其是他獨立承擔、國內首創的汽車起重機電器自動檢測技術和係統可靠性改進技術,使國產起重機在電氣可靠性方麵躍升國際先進水平,實現綜合效益20多億元。
一個個數字,生動地折射出徐工的創新基因。得益於這支執著於創新的員工團隊,在徐工,平均每天就有一項新技術、新產品誕生,徐工在產品和技術領域更是屢屢斬獲佳績,引領和推進全行業科技進步:100多項產品為國產首台套產品,多項技術填補國家空白,擁有有效授權兩千餘項,連續三年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行業一等獎空缺),5次獲得中國機械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被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五部委聯合授予“國家技術中心成就獎”,被授予國家首批、江蘇省首個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
有什麽樣的土壤,才能結出什麽樣的果實
4月29日,從第二屆“江蘇省技能狀元”大賽賽場傳來喜訊,徐工起重機械事業部員工閆振在電焊工職工組決賽中獲得冠軍,喜獲電焊工“江蘇技能狀元”稱號。從基層普通電焊工人成長為省賽狀元,閆振心裏最清楚,他的成長除了自己的辛勤付出和刻苦鑽研,還有賴於徐工這塊肥沃的土地。在全國、省市等各類大大小小的職工技能競賽中,領獎台上總會有那一抹金藍的徐工人身影。
在人才培養方麵,徐工依靠靈活的模式和不計成本的投入,形成全麵覆蓋的培養體係,加上各項綜合管理手段的應用,鼓勵員工錘煉自我、不斷提升,為各類人才的成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在徐工,每一類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成長通道。高潛人才“金引擎計劃”、新員工“融冰計劃”、海外儲備人才“藍海計劃”、高技能人才“金藍領211計劃”等,徐工集團針對不同專業特性人才,設定專門的培養方案。後備幹部隊伍333工程、管培生、管理雛鷹等培養方案,更是使一批批優異的年輕人才脫穎而出,走上了重要崗位,1986年出生的徐工集團團委書記劉一帆,就是通過管培生這一平台脫穎而出的。
據統計,目前在徐工,已有六十餘人榮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技術能手等國家級獎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者11人,徐工人始終走在全國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