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大學畢業後,曹誌春即投入到礦用機械的研發領域。在一家合資企業,他從一名工程師一直做到了公司副總經理。雖然已經身居企業高位,但他心中總有一個夢想,希望中國能有一個響當當的民族品牌礦山機械企業。
三一礦機總經理曹誌春為客戶介紹礦機產品
首台國產礦車下線粉碎“倒閉”謠言
當時,曹誌春所在的合資企業,雖然是中外合作的,但品牌屬於外國品牌,產品上沒有任何中國標識,這讓曹誌春他們內心無法接受。
同時,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礦山被開發,相關機械需求也日漸增多。可進入中國市場的礦山機械幾乎都是清一色的外國品牌。中國的礦山開采沒有中國的礦機產品,這一尷尬現實讓曹誌春下定決心改變。這種想法與三一一拍即合。
來到三一後,曹誌春開始主持三一礦機的研發工作。最重要的是,曹誌春還與三一董事長梁穩根見了麵,雙方對公司的發展前景進行了充分交流與溝通。曹誌春的很多想法,都得到了梁穩根的支持,這讓他幹勁十足。
“我們必須穩紮穩打,這樣才能牢固公司發展根基。”曹誌春明白,想做好礦機一定要沉住氣,確保產品的高質量。
正是這段蟄伏期,不少謠言開始散播開來。“謠言很可怕。”曹誌春告訴記者,他在吃飯時碰到一位同行,該同行問他,三一礦機公司是不是已經倒閉了。曹誌春聽到後,馬上將公司情況告知對方,並表示三一礦機的最新產品即將發布,請他繼續關注。
2008年,三一礦機首台載重55噸的礦用汽車於當年10月下線,實現當年立項,當年研發,當年產出。
據了解,SRT95的成功下線,標誌著中國大型剛性礦用汽車實現了國產化,打破了中國大噸位剛性礦用汽車完全依賴進口或合資產品的局麵。這為三一向大噸位和超大噸位礦用汽車全麵實現國產化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同時,該款產品還成功參與了2008年上海國際寶馬展,三一礦車產品首次躍入國人視野,並引起國內外行業人士的關注。
數個過億訂單花落三一礦機
2009年,為了讓三一礦機取得長足發展,集團領導決定將礦機公司從上海搬遷到昆山。但當時正逢全球經濟危機,處於研發期的公司無現金流產品,部分人員流失。
在如此境地下,曹誌春執著堅定,一邊研發、一邊補招人員,還在空白的一萬平米廠房內籌建起礦機初級生產線。2009年底,三一礦機實現了SRT95和SRT33兩款新品的下線,極大地鼓舞了士氣。產品的連續下線並沒有讓曹誌春輕鬆下來。為了確保產品質量,曹誌春帶領研發人員全力投入到新品研發與工業試驗中。
曹誌春告訴記者,三一礦機在95噸礦用車的研發上傾注了大量心血。“三一在做礦車的時候是非常嚴格的,關於產品的實驗驗證我們一點都不馬虎,首先是從部件做起,然後是整車。”
在部件製造上,三一礦機先後開發了駕駛室、懸掛杆、電氣、後橋總成組件等部件。
“我們自己在內部做了台架,都要在台架上做實驗,合格之後我們才上整車。”曹誌春說,裝配成整車之後,產品會在一萬平米的試車跑道上試車。跑道有30%的坡路和20多米的搓板路,當這些基本參數測試完成之後,礦車還被運到湖州礦山裏繼續工業試驗。
產品在礦山裏麵使用3000小時後,會暴露一些問題,然後三一礦機公司再將產品運回公司整改。反複的工業試驗讓三一礦機產品品質在客戶中一炮打響。
截至目前,在國內外市場上,三一礦機已經收獲了多個億元大單。特別是前期交付的產品,客戶在使用了6000小時後,沒出現大問題,這讓客戶心服口服。
“這也從側麵反映了我們的礦車可靠性是非常好的。”對於今後的研發工作,曹誌春表示,三一礦機還將一如既往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產品,在研發上穩紮穩打,為中國製造獻力。(本文來自三一礦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