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裏永遠看到的是家,走出去看到的才是世界。
在裝備製造領域,正如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所說:中國工程機械隻有走出去,才能成為世界級的企業,因而,中國軍團在國際化這條道路上從未停止過腳步。
中聯重科多年來由內到外、由本土到跨洋,如今成為中國內陸企業走出國門的標杆。
“全球為我所用 我為全球製造。”在今年8月並購世界著名升降機企業——荷蘭Raxtar公司的簽約儀式上,中聯重科副總裁、起重機公司總經理黃群借用詹總的這一句話,揭示出了這家全球排名第六的裝備製造企業領舞全球之要訣。
【路徑選擇】
參加國際展會、製定國際標準立權威
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每兩年一屆的中國國際工程機械、建築機械、工程車輛及設備博覽會(Bauma China,簡稱上海寶馬展)將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開幕。
當產能過剩、同質化、去庫存化等詞匯頻頻出現在工程機械行業,新一輪的變革勢在必行的當下,行業大佬的亮相無疑令人期待,而在往屆寶馬展中,常被冠之以“完美”、“驚豔”、“奇跡”的中聯重科,更倍受關注。
“產品線齊全,數量多,多項產品所采用的技術已經達到了世界最先進水平,打破多項世界紀錄……”這是中聯產品在寶馬展中給人的印象。據悉此次寶馬展上,中聯重科將攜旗下工程機械、農業機械、環境產業、金融服務等眾多板塊的20餘項以“綠色、智能”為特點的產品,其中包括令人矚目的機製砂幹混砂漿聯合生產線、全球最大平頭塔機T3000和無泄漏垃圾車等新興產品,直指行業技術最高端。
在這個國際上最為專業、規模最大的工程機械展覽“秀出自己”,有業內人士將其解讀為“中聯以國際市場為目標的戰略意圖非常明顯”。
而這背後,做支撐的是中聯重科明晰的國際化市場戰略。
打造海外市場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並不是每個企業都有抓住機遇的能力,中聯重科依靠科技創新敲開了海外市場的大門,並以精益的質量管理贏得品牌聲譽,為同行做出了表率。
當然,對中聯重科而言,在企業品牌輸出上關鍵的一步,是成為國際標準製定者。據不完全統計,中聯重科已經作為國內行業技術權威代表,參與了90多項國際標準的投票,提出了30餘條意見並獲采納,國際標準化組織/起重機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就落戶中聯重科。
【“出海”軌跡】
重拳出擊海外並購,贏得國際地位
中聯重科的國際化戰略最為人樂道的,不僅僅是其海外業務已覆蓋到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產品遠銷中東、南美、非洲,以及歐美、澳大利亞等高端市場,而是時常遭遇質疑甚至國際輿論壓力的海外並購上,走出了自己的獨立行情。
說起中聯國際並購的開端,得追溯至2001年11月收購英國保路捷,彼時正值中聯重科上市一周年,詹純新說:“通過這次並購,建立起了中聯重科在海外的橋頭堡,中聯將會源源不斷地引進更多的頂尖技術。”
全球整合資源前奏之後,中聯重科相繼並購了浦沅工程機械廠、中標實業、陝西新黃工等;2008年9月28日,中聯重科攜手弘毅投資、高盛和曼達林基金,以26.71億元的價格將全球第三大混凝土工程機械廠商——意大利CIFA公司收入囊中。
這次足以改變行業競爭格局的收購行為,也讓中聯重科一躍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混凝土工程機械廠商。
2011年,中聯重科又買斷了 “世界塔機設計標準”的JOST全套技術,實現了塔機技術與國際標準的接軌;2013年12月,正式簽約收購全球領先的幹混砂漿設備供應商——德國Neuenburg的M-TEC公司。
2014年8月,中聯重科“國際軍”又多一名幹將,公司通過並購全球升降機領先企業荷蘭Raxtar,向打造全球施工升降機領域領導者的目標邁出實質性步伐。
毋庸置疑,在“全球資源整合”的時代,中聯重科是個“弄潮兒”;也正是因為這一連串世界矚目的並購案,中聯重科的規模在擴大,產品結構在豐富,品牌價值也迅速提升。
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作用之下,中聯重科完成了由中國領先到國際領先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