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四濺、砂土滿地、灰塵彌漫、身著笨重鑄造專業服裝的工人吃力抬鐵水等場景,已化作曆史幻影。取而代之,一條從鐵水熔煉到澆注完成的全自動生產線,正有序作業。一名工人輕觸控製台上的按鈕,就能輕鬆完成工作。這就是記者在中國重汽集團杭州發動機有限公司鑄件製造部車間所見所感。
中國重汽杭發公司是一家國家高新企業,公司總投資20億元,具有年產發動機15萬台以上能力。公司主導產品為排放符合國Ⅳ要求的斯太爾係列柴油機,產品廣泛配裝於重型汽車、大型客車、工程機械、汽車起重機及發電機組、船機等。
“自2008年落戶到蕭山之後,公司就決定在搬遷擴能項目實施過程中引入‘機器換人’的概念,凡是新增生產線盡可能采用自動化生產,實現生產設備的升級換代。”公司總經理餘建江表示,通過持續“機器換人”,從鑄造、機加工到裝配,中國重汽杭發“武裝”起了國內最先進的發動機生產線,事實也證明,中國重汽杭發公司選擇的正確性。
機器人全武裝
MC加工部,這裏有整套從德國引進的設備,再加上工藝完善的流水線,車間裏的機器比人多。在1.2萬平方米的大車間裏,若不是機器是白色的、工人工服是藍綠色的,想發現工人身影,還真不容易。“車間裏,成套機器有93台,工人隻有26個。”餘建江說。
而這僅僅是中國重汽杭發公司車間一個縮影,記者走訪了該公司多數車間,無一例外,自動化、智能化成為主旋律,所到之處,布滿了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機器人手臂,差不多每個都用上了自動化設備,減少了大量人力。
在鑄造方麵,重汽杭發采用大量的機器人代替人工作業,如改單機製芯為製芯中心,就由原來的30位員工減少為18位,且產品質量穩定性大幅提高。在機加工生產線,采用全自動生產線代替單機作業,由原來的140位員工減少為46位。在裝配試車方麵,采用全自動AGV小車代替人工起吊、搬運、安裝,使試車輔助人員減少了15人。
“搬遷前,公司年產5萬台發動機,職工人數約3000人;但搬遷到蕭山後,年產10萬台發動機,職工人數不到2000人,勞動力成本大幅下降。”餘建江表示,前後相比,呈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況。
事實上,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各工業企業都得到了快速發展,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隨之而來的機器設備數量的急劇增加、用工人數的急速增加、人工成本的快速上升、勞動力資源的日益短缺、用戶對產品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成為各個企業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而機械化、自動化生產已成為工業企業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機器換人’已經勢在必行。”餘建江認為,通過對製造設備、工藝流程及輔助生產係統的智能化改造,並與企業管理信息係統集成,可有效地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勞動力成本,提升產品質量,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除了人工減少,“機器換人”給重汽杭發帶來另一個變化則是產品質量顯著提高。2009年,因中國重汽集團與德國曼公司進行全麵戰略合作,重汽杭發公司引進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排放達到歐Ⅴ標準的MC係列發動機產品,經過近三年的技術準備和項目建設,從今年5月開始,該係列發動機已批量投放市場,市場反應良好。據悉,這一產品技術水平國際領先,可滿足國內未來10—15年的需求。
“正是有自動化生產線,公司才能製造出科技含量如此高的產品。”餘建江說,在公司掀起的“機器換人”的浪潮中,一直都在不斷踐行一個理念,即:智能製造、數字製造、精益製造,“從現狀來看,可以說這一理念在公司已取得初步成效。”
創新用工方式
在餘建江眼中,“機器換人”的初步實施,讓企業嚐到了甜頭,但緊隨著也暴露出了很多問題。比如,實施自動化連線生產後,公司的實際產能離設計綱領總存在著較大的距離,生產效率不能得到充分發揮,批量質量問題也時有發生。
據介紹,重汽杭發為此多次召開會議反複研究,並總結出五大問題。“首先,設備全員維護和預防性維修不到位,導致設備故障率居高不下;其次,員工的技能水平不能滿足自動化生產的要求;接著,生產線缺少在線自動檢測功能,使生產作業過程存在產生批量質量問題的隱患;生產線的各種信息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傳輸和反饋,耽誤解決問題的時間和效率;傳統的生產組織方式已經無法滿足自動化生產的要求。”餘建江把其中一個個問題羅列給記者聽。
他總結道,說到底,“機器換人”不應該隻是單純地換機器,更應該包括人員素質的提高,“再好的生產線,沒有相匹配的技術人員去操作,也無濟於事,這也是目前不少引入‘機器換人’企業的通病。”餘建江說,硬件的更換再加上軟件的跟上,這才算得上真正的“機器換人”,而重汽杭發給出的解決辦法是,通過用工方式的改革,促使員工自發去學習提高素質。
這兩年,從最初的在生產線上開展爭創精品崗位,到後來的爭當多能工,重汽杭發公司分別對在生產、管理、技術等不同崗位上的員工推出不同內容的激勵舉措。其中包括:建立現場責任工程師製度,在製造單位各條生產線以及部分職能部室設立責任工程師和助理責任工程師崗位,對培養既懂管理又懂技術的複合型人才,創新人才培養方式進行積極探索;專門為一線操作工推出設備應用崗位製度,設置了設備應用崗位工程師、技師和發動機裝配、調試應用工程師、技師崗位,並賦予這些崗位以設備操作、設備管理與維修、質量檢測和控製三個方麵的職責等。
“根據不同的技能等級,將崗位工資分為10個等級,從每月3500元到每月8000元。”餘建江說,把員工的待遇與技能掛鉤,這極大激發了員工不斷學習的熱情,從而提高其專業素質。
一手托著筆記本電腦,一手點擊著機床的操作麵板,凡事都要搞個清楚,凡問題都要弄個明白,曲軸箱線組長毛浩明是公司目前為數不多的最高級別的六級設備應用技師之一。2008年大專畢業的他,到公司最初隻不過是一名普通的操作工,後來跟著師傅學習電氣維修,一個月最多也就3000來塊工資。
“2012年,公司實施設備應用崗位製度後,我被公司派往德國學習了一個半月,回來後我就想爭取在設備應用崗位上開拓一片新天地。”毛浩明說,過去至少要三個人幹的活,如今他一人就能輕鬆搞掂。
原來,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和不斷的學習實踐,現在的他,集維修、檢測、操作技能於一身。同時,由於毛浩明曾跟隨公司參與設備廠家一起在公司安裝調試新設備,生產線上的各種設備他基本都能操作,他還發揮以前在電氣維修上的經驗和與設備廠家的交流積累,能夠獨立修改PLC程序和NC程序,用最快的速度解決設備運行中的故障。(本文來自中國重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