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要:如何在中國經濟的新常態下,適應“工程機械新常態”?——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群體,合作成為競爭致勝的主體,打造可持續發展的全球競爭力。
11月5日,由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主辦的“第四屆四次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三屆中國工程機械發展高層論壇”,在安徽省合肥市隆重召開。來自國家及安徽省、市相關政府部門的領導、協會及所屬各分支機構的負責人和行業各領域骨幹企業的高層、行業媒體代表等300多人參加了本屆行業年度盛會。
柳工曾光安在行業高層論壇進行主旨發言
股份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曾光安受邀參加,並在大會作了主旨發言——《期待冬天之後的春天》。整個發言時長約40分鍾,講話內容首次引入“工程機械產業新常態”、“競合時代”等新名詞,從中國經濟新常態,適應工程機械新常態發展,來說明如何打造中國工程機械可持續發展的國際競爭力;通過國內外產業和企業的發展曆史與現在的運營情況進行比較,從戰略、品牌、技術研發等多個維度闡述,深入淺出地介紹了我國工程機械企業當前麵臨的巨大挑戰和變革思路。他認為:“經過一場深刻的變革,一定會打造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中國工程機械產業。”
對於未來中國經濟的新常態,曾光安指出,製造業的比重明顯下降,服務業的比重明顯上升,這是未來二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內,我們共同麵臨的經濟問題。消費成為新的需求增長點,技術進步和創新成為企業生存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曾光安根據GDP的比重中投資所占的比重,通過發達國家和不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的對比,結合過去十年GDP比重中投資占比的數量變化,預測隨著國家發達程度的不斷提升,GDP的比重中投資所占比區域合理,工程機械的總需求還會進一步下降的必然趨勢。
麵對經濟新常態,曾光安引出“工程機械行業新常態”,提出行業企業要敢於臥薪嚐膽,適應工程機械行業的新常態。曾光安認為,除中國仍是最大的工程機械市場外,全球工程機械核心區域,北美、歐洲、西歐、日韓、澳大利亞,中國企業占到中國以外的全球市場的60%。曾光安鼓勵中國企業麵對全球化的競爭模式,應該以合作共贏作為理念,提升中國品牌的美譽度,實現中國企業的集體成功。對於管理如何更專業、更科學、更經濟,曾光安主張行業的價值鏈應該從研發一直到市場,包括客戶,並對未來市場經濟的客戶進行細分,不同品牌適用於不同客戶,客戶群的穩定就是企業穩定的指數。
在未來很長時間內,中國依然是全球最大的工程機械市場。目前國內工程機械企業僅體現在數量之大,但不是價值之高。曾光安指出,目前行業缺乏共鳴,我國企業雖然有國際化的想法和思路,但距離真正實現國際化還要經曆很長的時間,主要問題如:快速開放的中國市場麵臨巨大挑戰,發達市場稍有問津;借助高性價比搶占市場的機會正在逐步消失;海外投資加速,但風險較大;產品適應性,技術和品質持續提高;技術支持,服務和配件體係亟待改善;海外市場需要海外本土化人才;國際品牌建設,品牌定位不清;國內競爭國際化惡果,低價格、高風險的應收賬款,無序競爭損害中國品牌價值。
最後,為打造可持續發展的全球競爭力,曾光安提出“競合時代”新名詞,即競爭與合作。他建議,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群體,合作成為競爭致勝的主體。“擁有強大的產業和企業,才有我們強大的國家。”曾光安說道。
又訊:在“第四屆四次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三屆中國工程機械發展高層論壇”上,股份公司榮獲2014年度中國工程機械工業行業“AAA級信用企業”稱號。
(本文來自柳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