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應用技術
1.柔性生產
該生產係統所要實現的目標是使生產實現最大的柔性化。自動化和信息化是實現柔性定製個性化生產的手段。
上圖中,AGV小車將毛坯推入代加工區域,而這些毛坯木料的尺寸大小都是不同的,按照頂點順序進行排列,符合JIO理念。而JIO(Just In Order)是繼JIT(Just In Time)準時製生產的基礎上提出的,要求供應商不僅應按時將零部件送抵生產現場,還要求不同規格零部件的順序按照要求排列,以便滿足混線生產的要求。這樣不同型號的產品在裝配時,不會因為零件順序錯落而發生裝配錯誤的問題。豐田的JIT隻適合單一產品的大批量生產,而JIO則是混線生產,柔性製造模式所必需的供應鏈運作機製,是生產模式的變革。
目前國內的自動化項目都號稱4.0,但絕大部分無法實現柔性製造。所以在筆者看來,中國企業談4.0隻是按照自動化集成去理解,並沒有真正領會生產模式變革的意義。
2. 數據追蹤
在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中會產生很多數據,即所謂的大數據。製造商需要能夠利用這些數據對產品進行跟蹤,以了解產品的狀態。比如某個客戶購買的某產品中的某個零件出了問題拿到售後服務部門去維修,這時生產廠應該能夠知道這個零件的供應商是誰,哪個生產環節中的哪個人應該對此負責,並計算出損失。相關的技術和軟件產品(PLM/PDM,ERP, CRM, SCM等)早在幾乎20年前就已經非常成熟,相對欠缺的是生產環節的大數據處理。盡管也有相對成熟的解決方案,如MES(製造執行係統),SCADA(現場數據采集係統),APS(先進生產計劃係統)等,但是由於缺乏強大的車間級管理係統去協調各生產設備,生產車間的自動化和信息化層始終存在著難以打破的屏障,原因很多此處不展開討論。而視頻中的生產係統則采用相對簡單和獨立的軟件係統,在設備層實現了對生產數據的集成和管理。
首先機器人通過專用的檢測設備對入庫毛坯進行全檢,再掃描條形碼,根據讀取的產品信息自動調用加工程序(NC代碼由產品設計數模自動生成),並自動調整支撐夾具的位置,以適合零件的尺寸。加工完畢後,由於條碼在加工過程中被破壞掉,所以再次貼敷條碼,並更新產品生產數據,記錄設備運行數據,將這些數據通過現場總線傳入上位機的生產管理/監控係統。
由於每個零件上都有條碼,每個條碼對於正確的程序,所以不論來料按何種順序排列,加工過程是不會出現問題的。也就是說生產管理調度軟件和生產設備之間是相互獨立運行的,就算生產調度出了問題,也不會造成生產程序調用錯誤。而即便產品信息和加工數據在對應上出現問題,機器人的入庫檢測信息也會與程序信息進行比對,不會出現加工廢品(即可能用較大尺寸的毛坯加工出小尺寸產品,而不會出現小尺寸毛坯調用大尺寸產品加工程序的問題)。
所以說,當我們評價工業4.0或工業互聯網,物聯網方案先進性的時候,不應隻看技術實現的手段,不要去較真條形碼,二維碼,RFID哪個技術更先進,而更應該關注這些生產數據所支持的智能生產的運作機製。
3. 工序集中
整套生產係統集中了每一個產品從入庫到出庫的全部工序,與以往生產單元的概念有所突破,除了機械加工和上下料以外,該係統集成了自動檢測,工裝夾具調整(柔性工裝),生產訂單管理等功能。機加工序之後基本上直接進噴漆車間後就可以出廠了。
在生產戰略規劃上,該企業並沒有搞垂直整合,而是把附加值最高的定製化加工留給了自己,利潤薄,汙染環境的上下遊工序統統外購或外協。
4. 優化設計
從產品開發邏輯上講,產品設計決定了生產工藝,而生產工藝決定生產設備。當我們談論工業4.0或智能製造的時候,通常隻關注到設備或軟件,而往往忽視了方法(工藝),更不會去在意設計(概念)。
產品設計從一開始不但決定了產品本身的價值,也決定了大部分的生產成本。以該瑞士製造商為例,由於產品為定製化設計,所以在安裝時需要服務人員在客戶現場進行安裝,而由於瑞士的人工成本極高,所以在設計時就必須充分考慮到組裝的便捷性,即DFA(Design For Assembly)。說得更通俗些,這種木門的最終安裝實際上和組裝宜家家具是一樣的,但是安裝的複雜程度和精度要求要更高,安裝時也需要更專業的工具。然而如果按照中國木匠打家具的方法,實地測量尺寸再鋸斷合適長度的木料,再釘釘子等等,那麽瑞士的這套木門成本會極高。所以就要求在設計之初就要求便於快速組裝,而且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小型功能零件盡量采用標準件,隻是在門板樣式和規格上體現個性化差異。
這種產品設計既要保證便於個性化定製生產,也要合理降低製造成本,便於安裝維護。所以說,一套體係化的產品設計理念和產品開發平台才是成功實現工業4.0轉型最基本的前提。
產業變革的趨勢
1.沒有夕陽產業隻有夕陽觀念
在中國人眼裏,木門生產絕對是落後的傳統製造業,沒有利潤,沒有科技含量,沒有發展前途。但是這個工業4.0項目卻落地在全世界工業技術水平最高,人工成本最貴的瑞士。可見先進的智能化製造係統是完全可以彌補人力成本的劣勢,而傳統製造業向發達工業國回流也確實正在發生。中國的製造企業必須有所作為才能避免在這次工業革命中被淘汰。
2. 柔性智能生產係統增大利潤空間
製造成本是相對概念,當產品價值足夠高時,那麽製造成本就可以忽略不計了。視頻裏的瑞士公司通過投資智能製造設備,首先在戰略上實現了定製化生產,使得產品本身的價值大幅提高,而全自動製造係統免去了人工成本,並且整個設備占地非常小卻可以實現以往一個工廠的全部工序,使得土地成本構成的比重大幅下降。
通常我們認為中國的土地和人力成本很低,因此製造業優勢明顯。但是一旦發達的工業國紛紛采用柔性智能無人/少人生產係統來實現工業4.0革命,那麽未來製造業的利潤-成本構成將發生極大的變化:土地,人力,能源等資源相關的因素在生產成本中所構成的比利將大為降低,智能設備的技術折舊以及雇用高端技術和谘詢人員的將成為未來主要的成本。所以,如果不增加在知識和技術上的投入,中國製造業將麵臨毀滅性的打擊。
企業看工業4.0往往隻看到了相關技術的先進,看到了不足,但是缺乏合理的方法論去實現轉型升級。中國企業要轉型升級,首先要看懂製造業的發展趨勢,在整理出合適自己的新的運營模式,再根據這個模式有所取舍地規劃企業轉型升級的途徑和戰略。隻要中國的製造企業多一些理性,少一些浮躁,以中國人的聰明才智總可以找到合適自己的轉型升級之路。(本文來自慧造智能研究院)
掃碼下載機友會APP
或各大應用市場搜索“機友會”下載
獲取更多資訊
掃碼關注路麵機械官方微信
4月26日,阿裏雲棲大會·南京峰會召開。此次大會上,傳統製造業與雲共同高調亮相。2016年5月7日,徐工集團和阿裏雲共同搭建了徐工工業雲,徐工信息技術總監黃凱也出席此次會議並發言。
[詳情]河南洛陽用戶:李進智 擁有10台以上徐工起重機 近幾年,大部分吊裝行業從業者舉步維艱,但是仍有些用戶卻依然過得充實而滋潤,比如河南吊裝用戶李進智。 在河南省內吊裝圈子裏,李進智是經營思路最靈活的人之一。
[詳情]近日,徐工舉行了聯合疏通車係列用戶體驗活動,曆經沈陽、北京兩地,為十餘個重點意向單位現場演示了產品卓越性能,得到了各單位專業人員的一致好評。 春暖沈陽 首戰告捷 春暖大地,徐州已是人間四月天。
[詳情]央視財經頻道《對話》播出“為中國實業代言”活動上海站,在寶鋼一號高爐之下展開一場有關實業的對話。怎樣在技術和資金匱乏的年代從無到有?怎樣在被貼上“低端”的標簽時扭轉形象,從大到強? 作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排頭兵。
[詳情]近幾年,城市道路挖了填、填了挖的“拉鏈”工程,越來越少見。在全球擁有百年曆史的非開挖施工法,正取代傳統的人工挖填,成為地下管網建設和維護的生力軍。這些過去隻有國外企業有能力製造的施工設備,如今已在中國製造商手中也擁有了與世界知名產品相近的先進技術。
[詳情]4月30日晚,央視財經頻道《對話》播出“為中國實業代言”活動上海站,在寶鋼一號高爐之下展開一場有關實業的對話。怎樣在技術和資金匱乏的年代從無到有?怎樣在被貼上“低端”的標簽時扭轉形象,從大到強? 作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排頭兵。
[詳情]2017年4月底,天津一座開闊的場地,6位來自各領域的機手,對徐工G一代起重機產品的全新特性,進行了親身試駕評測。工程機械觀察對此進行專題采訪,結果如何,6位資深操機手說了算。
[詳情]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對於那些不了解他的人,他應該是世界上最激進的人。 這位最被國人所熟知的美國矽穀科技達人,特斯拉電動汽車的掌門人,SPACE X可回收火箭的締造者,私人宇宙飛船計劃的發起人:埃隆·馬斯克。
[詳情]徐工一台嶄新的XM200K銑刨機運抵202國道施工現場,接受施工方最苛刻的檢驗。 下麵讓我們一起到施工現場看看徐工XM200K銑刨機是如何所向披靡,詮釋“技術領先。
[詳情]2017年一季度,作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龍頭企業,徐工集團一季度出口金額近2億美元,同比增長63.17%,產品出口持續28年領跑行業! 出口第一不動搖 徐工成套設備出口發車儀式 年初,石油。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