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路麵機械網 原創報道】德國著名思想家歌德曾說:“鬥爭是掌握本領的學校,挫折是通向真理的橋梁。”人非生而知之,在學習和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挫折,在挫折中不斷創新,在創新中不斷前行。對個人如此,國家、民族、企業亦是如此。2018年,英達科技集團整整成立25年。這個在香港誕生、內地成長並伴隨改革開放一路壯大起來的企業同樣曆經風雨,始終秉承推動中國公路養護事業發展的初心不改。
英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總裁施偉斌
在由英達科技集團舉辦的“2018絲路科技教育文化國際論壇(南京峰會)”上,麵對數百雙期待的眼神,英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施偉斌並沒談起業務,而是做了《守正商士道,激發創新力》的主題演講。回顧英達科技25年來的創業史,他感慨地說:“我們一直在做最難的事,因為我們相信做難事必有所得。”
的確如此。作為中國公路養護行業的典範企業之一,25年來,英達科技集團始終致力於瀝青路麵就地熱再生技術的研究與推廣,以自主創新的精神致力於綠色公路養護的使命,為推動中國公路養護事業盡快與國際接軌作出了積極貢獻。
施偉斌在“絲路科技教育文化國際論壇(南京峰會)”上發表題為《守正商士道,激發創新力》的主旨演講
投身中國公路養護事業
1993年,施偉斌應邀前往內地考察,他發現在改革開放政策的帶動下,許多地方都在大興公路建設,“要想富先修路”的標語沿途隨處可見,如果參與公路建設,路麵機械行業顯然是一個不錯的契入點。但施總的眼光卻看得更遠,道路建起來後必然要進行養護,道路修建可能是一個周期性的工作,但道路養護卻是一個永不落幕的朝陽產業。“隻要有道路存在,就需要養護設備。”因此,他將公司的發展方向定位為養護產業。
當時,中國內地尚處於公路建設的初期,高速公路還很少,大部分鄉村公路還是簡易的砂石路,許多偏僻的鄉村甚至還沒有通車。在這種時候去做養護設備,相當於在沒有解決溫飽的人群中去推廣西餐,難度可想而知。因此,得知施偉斌要在內地建立養護工廠的消息後,他聽到了一片反對之聲。有朋友勸他:“現在修路的形勢這麽好,不去修路要幹養護,這不是放著身邊的金元寶不撿嘛?”但施偉斌不是一個輕易改變主意的人,他認準了的事就得幹下去。於是,他便開始了自己的自主創業之路。
為了占領行業的製高點,施偉斌十分注重企業的自主創新。他帶領研發團隊夜以繼日地拚命工作,有時為了得到一個準確的數據,幾遍甚至幾十遍地跑工地,直到完全落實為止。為了了解瀝青的性能,他與普通工作人員一樣冒著四十度的高溫酷暑,在工地上一泡就是一整天,甚至連續兩三天不休息。在設備研發期間,他經常往返於歐美各國,與國際科研專家探討交流,了解新興產業的發展動向,並將先進的理念傳授給團隊成員,在消化吸收和自主創新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獨特的理論。
在英達,有一種說法很有意思,那就是“求被推翻”。“求被推翻”是指科研人員研發的方案不是希望立即得到客戶的認可,而是希望客戶能挑出方案的毛病甚至是推翻原來的方案,這與社會上曾經流行的“求被虐”的理念完全不同。施偉斌笑著解釋:“‘求被推翻’不是為了炫耀自己的技術有多麽高深,而是在於查漏補缺,集思廣益,盡量完善自己的方案。”這是一種更高層次的創新,產品在研發過程中不僅加入了科研人員自主創新的元素,而且充分吸收了客戶的意見或建議,更加貼近實際,是真正受客戶信賴並願意使用的產品。
創新引領中國公路轉型升級
《陽春白雪》是春秋時期“樂聖”晉國的師曠所作,樂曲剛出來時,因很少有人聽得懂而倍受冷落,數百後卻成為流傳千古的名曲佳作。產品與樂曲不一樣,首先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能夠得到消費者的認可 。施偉斌認為,這是產品存在的意義。
當英達科技研發團隊曆經千辛萬苦研發出來的產品投放市場時,正值中國公路建設的起步期,養護對許多人來說還是一個新鮮而陌生的名詞。而在中國公路養護市場,大多數被國外品牌所把持。這就意味著英達科技不僅要造出優秀的產品,還要改變人們的使用習慣。因此,施偉斌先生在發言中指出,英達科技一直在做困難的事情。此言非虛。
如果說研發一件優秀的產品並不算太難的事情,那麽改變人們的使用習慣和思維習慣無疑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情。因此,擺在英達人麵前的不僅僅是賣產品這麽簡單,而是在培養和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道路養護觀念,從事的是一項麵向未來的工作。作為曾接受過西方現代教育,親眼見證了西方發達國家公路由興建到養護全過程演變的施偉斌來說,當然明白公路養護市場所蘊藏的巨大發展空間,但要真正承擔這一使命,卻要承受多大的壓力呀!
因此,施偉斌在創辦企業的初期從來沒有把賺錢作為唯一目的,而是立誌做中國公路養護事業的探索者和引路者,25年來,這一信念始終未變。
從第一台瀝青路麵就地熱再生養護設備誕生,到成套路麵養護設備下線,英達科技始終秉承綠色環保理念,以創新的技術和工藝引領市場潮流,在多項重大工程中均表現出色,贏得了“公路醫生”的美名,為推動中國公路養護事業的發展與進步做出了努力。
英達就地熱再生機組穿行於於青山綠水之間養護G319
創新的終極意義是多贏
從1993年至今,施偉斌已在內地創業、工作了25個年頭。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背景下,他可以說是改革開放的見證者與參與者。
讓他感到高興的不僅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經濟成就,更在於人們精神麵貌的改變和意識的提高。他表示,剛進入內地時人們普遍缺乏環保意識,工業汙染、生活汙染隨處可見。現在不僅人們的環保意識增強了,而且循環經濟發展、社會治理、文明素質也有了明顯提升。
“在公路養護領域,綠色環保成為主流,以就地熱再生為代表的綠色養護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廢舊材料的循環利用不僅減少了汙染,而且節約了能源,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這也為英達創造了良好的發展機遇。”他表示,經過25年的不斷探索,英達已發展成為行業獨家集材料與技術研究、設備研發與製造、工程施工、人才教育的“四位一體”的高新技術產業,形成了行業內獨有的“公路醫生”定位。
作為熱再生行業締造者與領軍者,英達已獲得200餘項國家;研發的就地熱再生成套設備與施工技術被交通運輸部鑒定為“國際領先”。作為國內最早從事就地熱再生設備製造的企業,英達已形成了係統、完備的道路養護設備體係,產品遍及全國各省市。作為行業內最知名、施工經驗最豐富的工程施工企業,英達承擔了北京長安街大修、廣州亞運會場館道路維修等多項重點工程,施工足跡遍及全國各地。為了更好推進行業發展,英達於2014年成立了公路醫生學院,為推進行業進步做出了有益探索。
在他看來,企業的終極目標是實現多贏。通過生產更多的優質產品,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讓員工、合作夥伴、政府、社會都能享受到企業創造的成果,實現多方共贏!通過舉辦“絲路科技教育文化國際論壇”,為“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創造一個“多方共贏”的舞台。
【中國路麵機械網仇國富原創文章,轉載請標明出處】
2024年11月30日由江蘇省綜合交通運輸學會主辦英達科技集團協辦的江蘇省綜合交通運輸學會2024年公路學術年會將於無錫舉辦本次年會將邀請眾多。
生物經濟無疑是當今經濟類型中最與普通人日常生活直接相關的,從醫食美安的新需求,到賦能健康、農業、能源、環保等產業,促進生物技術與信。
編者按失敗常常讓我們心生畏懼,以至於裹足不前。別怕失敗,關鍵在乎一個慎字。慎,並非是讓我們畏首畏尾,不敢邁出步伐。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金融時代,香港股市作為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其六十年來的風雲變幻,不僅映射出亞洲經濟的起伏興衰,更是世界金融史。
2024鎮江(香港)經貿文化合作交流會10月22日,鎮江市委書記馬明龍率鎮江市委副書記、統戰部部長陳可可,鎮江市委常委、鎮江市常務副市長張。
近日,施偉斌董事長率團隊拜訪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王學鋒,雙方在城鄉建設道路養護領域進行交流、深化合作,共同推動城鄉建設高質量發展。
編者按金秋十月,祖國華誕,華夏共慶,譜寫新章!值此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我們為您推送一篇英達科技集團施偉斌董事長25年前的美文,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