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近日赴秘魯、巴西、墨西哥等國調研“一帶一路”對接拉美的情況,發現拉美政學兩界和民眾對“一帶一路”反應不一而足,呈現“理解與誤解並存、認同支持與認知缺失相伴”的特點,深感在拉美推進“一帶一路”需考慮地區特色,五通環節尤其要注重“民心相通”和“政策溝通”。
“民心相通”可減輕水土不服
在與中資企業座談時,筆者明顯感受到中拉文化巨大差異給中企帶來的麻煩,企業老總們吐槽的例子很多,其中“做好事不留名”在拉美就遭遇了窘境。
在秘魯時,筆者婉勸某大型中資企業老總為當地多做點事,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因為筆者在一次國內研討會上見過一位秘魯教授嚴厲批評該企業疏於社會責任而引發當地民眾詬病甚至抗議。出乎筆者意料的是,實地調研的結果是發現該企業在當地社區做了大量好事和善事,比如為民眾修建菜市場、豎立路燈、翻新校舍、捐助醫療設備等等。該企業老總確信,在當地所有外資企業中,他們公司在當地社區公益上投入最多、持續時間最長。但該老總還說:我們隻做不說。
顯然,如此吃力不討好的事緣於“做好事不留名”的企業文化遭遇水土不服。中資企業在當地推進工程項目過程中,往往遭遇諸多棘手的社區問題,輕則民眾示威抗議,重則項目被迫長期停工,企業老總為此焦頭爛額。盡管企業做了大量社區公益,但當地民眾認為這是他們抗議的成果,加之中企重埋頭做事而輕宣傳,難怪當地媒體動輒將“社區責任缺失”的帽子扣在這些中企頭上。
反觀西方企業,項目未動輿論先行,利用媒體造勢宣稱它們的項目將如何造福當地民眾。象征性地做了諸如汙水處理等幾件利民好事後,再次渲染它們如何信守承諾為民眾造福謀利。一位中資民企老總告訴筆者,這種媒體造勢的做法極為成功,當地民眾很歡迎一些西方工程項目進駐本地。
做好事不留名在國內固然是美德,事後被發現往往效果更佳,但在拉美卻遭遇了尷尬,隻做不說不但容易背負誤解與罵名,甚至還可能被猜度你遮遮掩掩的背後一定有什麽不可告人的勾當。做好事說與不說的效果大相徑庭,這是文化差異的客觀使然,加之拉美文化別具一格,更需企業在輿論影響上積極跟進,打通民心,增進了解,少走彎路,不再做好事卻吃“啞巴虧”。
因此,在拉美推進“一帶一路”,五通中“民心相通”的位置需前置,軟性條件鋪墊到位後再推進設施聯通等項目,或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政策溝通”使中企少交學費
與拉美多國中資企業座談時,不少老總在談及拉美的勞工政策、環保政策和稅收政策時都大吐苦水。
巴西中資老總們表示,巴西的稅收體係恐怕是世界上最複雜的,不光名目繁多、朝令夕改,而且中央一套體係,地方一套體係,企業無所適從。有的中資企業入駐巴西已三年多,還是搞不清具體的稅收程序。墨西哥的中企則認為,墨的稅收體係更為複雜和嚴苛,而且墨稅務部門“擅長”秋後算賬,竟然調查企業6年前的稅收賬目,設法找茬,中資企業為此付出上千萬美元的罰款。為此,中資企業聘請當地律師團隊應對頻繁的稅務檢查,但律師費貴得驚人,一人一小時400美元。
談及環保政策時,在拉美的中資企業大多認可煩瑣與苛刻之最非巴西莫屬。據稱,該國各項環保規定竟然超過2萬多條,而且巴西環保法律規定,企業活動必須嚴格遵守“許可證製度”,不但要取得事前許可,還必須在獲得許可後的每項具體操作過程中獲得“操作許可”,否則構成違法。為了推進項目,一些中企不得不組成精幹團隊專門應對巴西環保部門,即便如此有時也會無果而終。據稱,某中資企業為修建通往礦區的一條路,跑了3年環保部門還是沒拿下許可證。巴西煩瑣的環保審批程序使不少外來投資望而卻步。
另外,勞工政策也是拉美中資企業頭疼不已的難題,老總們叫苦“拉美工會數量太多”“拉美工會太強勢”等等。中資企業加班加點、多勞多得等理念和管理經驗往往成為工會攻擊的對象,動輒提出加薪和休假要求,稍有不滿則以罷工相威脅,為此,中資企業老總一致認為“工會拖了企業利潤的後腿”。
應該說,拉美一些國家嚴苛的環境、勞工、稅收等標準明顯超越了其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相關特色政策很大程度上源於它們與西方國家的獨特曆史聯係。“一帶一路”對接拉美後,將有更多中資企業進駐拉美,政策溝通的重要性凸顯,隻有事先做足功課、吃透政策,才能少交學費。盡管老總們對拉美國家一些政策頗有微詞,但有意思的是,沒有一家中資企業想撤出拉美,它們都看好拉美的市場潛力和發展前景。(作者為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發展中國家所所長王友明)
(原標題:專家:“一帶一路”對接拉美尤需“兩通”)
編輯:王瀝慷
厄瓜多爾《宇宙報》5月29日報道,厄瓜多爾央行及厄出口商聯合會數據顯示,2018年,厄非石油類產品出口128.39億美元,同比增長5%,其中厄對華出口貢獻巨大。
德國權威經濟研究機構ifo經濟研究所29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一帶一路”倡議可幫助德國經濟重鎮巴伐利亞州的企業更好地開拓銷售市場和獲取。
英國國際公共金融網站5月28日文章,原題:中國的“絲綢之路”計劃可能每年將給世界經濟貢獻7.1萬億美元 到2040年中國龐大的&l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