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废料循环利用 两天修好200平米巨型沉陷路病——南京应用英达道路开挖回填快速修复新技术
5月21日,在南京新港开发区的尧新大道上,一段罕见的、面积超过200平米的巨型路病,在“公路医生”英达公司自主开发的一项名为“城市道路开挖回填快速修复技术”的最新工艺下,不到两天时间内就恢复了正常的交通,也是该技术第一次在南京市范围内被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废弃的建筑材料通过打碎、搅拌、加入一种英达研发的专用固化剂后,就变成了路基材料,强度完全符合新建路面的要求。英达的这项技术不仅解决了建筑材料的循环再用问题,而且解决了传统开挖回填工艺工期长、效率低等缺点,可实现当天回填,当天铺路,当天通车。这项最新的技术,已被评为江苏省建设厅“江苏省建设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两天修复200平米巨型沉陷路病
尧新大道位于南京新港开发区和尧化门之间,车流辆很大,每天都有很多工业重载车辆奔驰而过。5月初,英达公司在养护施工中,发现了一处面积超过200平米的巨型路病。
“路面已经出现了大面积沉陷,诊断结果是二灰碎石基层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应该是这条路上重型卡车过多,路面超载所引起的”,英达施工工程事业部的韩延峰经理告诉记者。按照施工方案,要将路面挖开,重做二灰碎石基层。“如果按照传统工艺,使用旧材料,最少需要7天的时间,考虑到这条路交通繁忙,为了缩短工期,我们决定使用公司最新的道路开挖回填快速修复技术。”
在按照施工要求,挖开现场39公分的路基后,大量的建筑废料被用于原二灰碎石基层部分的铺设。由于快速回填的材料具有很好的流动性,能够容易充实管腔及路基的隐蔽孔隙,添加剂在通过加热王热辐射式加热烘烤后,回填材料在固化的过程中不收缩,解决了因材料本身收缩而引起的路基、路面的下沉。在新技术的支持下,沥青面层修复施工随后展开,英达公司的施工队伍只用了两天就完成了该处路病的修复工作。
相比于传统工艺,此次修复后路面的质量更高,获得了业务单位的交口称赞。根据施工方介绍,在尧新大道其他位置的类似路病,也将采用这种方式进行修复。
多种废料都能再利用
在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出现了大面积沉陷路病的路面正被一台挖掘机挖开,而挖出的废料都被倾泻进了边上等待的翻斗车里。“这些废料都是可以再回收利用的。”现场施工人员对记者表示。被打碎的废弃的沥青面层随后被翻斗车运往了相隔不远的拌合场,使用强制式拌合机进行搅拌。记者在拌合场看到,除了运来的沥青废料之外,拌合场内还堆砌了大量的建筑垃圾。
“我们这项技术可回收利用的建筑废料种类非常广泛”,英达公司施工事业部的韩延峰经理告诉记者,“包括沥青面层、二灰碎石、水泥稳定碎石、米砂、纯砂性土、碎石土(碎石含量不小于70%)、碎石、卵石、黄砂等都能实现完全循环利用”,采用这种将废弃不用建筑废料经过再加工,变成路基建筑材料的技术,不但节省了大量建筑新料,而且避免了能源浪费和环境危害。由于不再需要准备废弃料堆放场地,避免了占用土地和环境污染,符合循环经济中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原则。
随着城市建设与城市旧城区改造速度的加快,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废旧建筑材料。英达公司的这项节约、高效、环保技术的出现,解决了建筑材料运输出场、垃圾倾倒的问题,既保护了环境,又缩减了高昂的运输成本,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据了解,这项技术除了路基修复之外,还可以用于管道快速回填、窖井盖修复等方面,大幅缩短了施工时间,提升了道路使用效率。
将建筑垃圾回收再用后回填材料铺设在路病处
对建筑废料进行循环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