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轮式拖拉机的发展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经过30年的市场洗礼,小轮拖行业在完成了产业链条的全面升级和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经历了由弱趋强和由盛到衰的发展轨迹。据了解,鼎盛时期生产厂家达到300余家,每年的产销量近百万台。而如今,行业产销量却日渐式微,萎缩下滑之势似乎不可逆转,多数厂家纷纷退出,留下来的厂家也多游走在微利和亏损边缘。
国内市场面临困局
2008年,小轮拖行业产量为331481台,同比下降11.14%,2008年行业总销量329549台,同比跌幅达24.41%。行业产销量都呈现大幅下滑态势,其中销售量创历年来跌幅之最。分析其一路下滑的原因在于:
第一,功能被取代,空间被挤压。从小轮拖所肩负农田作业和短途运输两大主要功能分析,不同马力段的产品在农业生产作业中所承担的主流功能各有侧重。在从事农田作业中,20马力以上小轮拖由于功率小、功能少、耕作效率低而逐渐被大中马力段轮拖替代;而18马力以下产品也正逐渐被机身更加灵活、性价比更高的微耕机等小型农用机械取代。2008年20马力以上小轮拖行业销量76589台,18马力以下小轮拖行业销量17708台,同比分别下降29.59%和30.86%。在从事农村短途运输方面,20马力以上和18马力以下产品又因其动力性、安全性、投入产出比等综合性能不如三轮汽车和低速载货汽车,因此更进一步加速了该马力段产品产销量下滑的趋势。相比较而言,只有18~20这段狭窄马力区间的小轮拖因其可替代性相对较低,从而下滑趋势相对较缓。但从整体上看,国内小轮拖行业产销规模萎缩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
第二,恶性竞争导致小轮拖品质下降、隐患凸显。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从2001年开始,连续6年对小型轮式拖拉机开展监督抽查,前5年的抽样合格率分别是:19.4%、38.8%、38.2%、51.2%、37.0%,如此低下的产品合格率不仅使人忧虑重重,而且有的企业自贬身价、自甘落后的行为也顺理成章的把其推向低端产品行列。产能总量及结构性过剩,缺乏核心技术,产品同质化问题日益严重一度成为行业通病,很多企业迫于竞争压力,不得不依靠降低配套件品质来控制成本、维系生存,甚至一些小企业不惜牺牲信誉,做砸一个品牌后改头换面重出江湖。此外过低的准入门槛加上行业监管乏力,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也使本已纷繁复杂的市场局面更显混乱无序。
第三,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改变了小轮拖的自然生命节律。从近年的国家和地方补贴目录来看,8~15马力的微耕机、25马力以上轮式拖拉机都是重点补贴对象,独有1~25马力段的小型轮式拖拉机常常被排斥在外,即便是偶尔或局部地区上了补贴目录,也只能使用大中轮拖、收获机补贴后的剩余资金或少量的地方补贴资金。当前的农机市场实际上就是补贴市场,没有补贴的产品很少有人问津,没有项目的拉动就不可能有好的态势。农补政策对小轮拖的些许冷落使得原本属小轮拖的潜在用户的最终选择,要么向下转购微耕机,要么上延购买中轮拖,由此而造成用户大量流失的局面也是行业产销量逐年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不仅如此,小轮拖原本利薄,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在对偶尔纳入补贴目录的小轮拖实行严格的价格限制,使得本来就在微利和亏损边缘徘徊的小轮拖企业更是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会跌入亏损的深渊而不能自拔。这对整个产业的产品研发和持续发展已构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