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至今,南京市市政系统从英达公司陆续购进11台“修路王”用于日常养护,其中两台由南京市市政工程管理处直接使用。
南京市市政工程管理处负责的是南京主城区各主次干道的日常养护工作,他们也是江苏市政系统最开始接触和使用“修路王”的单位之一,有着非常丰富的使用经验。
经过近四年的使用,南京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到底能够给其他单位提供哪些值得借鉴的操作经验呢?这两台“修路王”眼下在南京城市道路养护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南京市市政工程管理处的养护水平一直在同行中处于领先水平,是否和“修路王”密不可分?
记者专门就这些问题走访了南京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副处长、高级工程师陆启良。
南京市政工程管理处副处长陆启良
养护成本节省一半
说起道路养护工作,无论是前线冲锋的操作人员或者分管具体工作的分管领导,通常首先考虑的还是成本问题。有些使用者对“修路王”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尽管“修路王”维修质量高,但使用成本也比较高。在与陆启良的沟通中,他给记者算了这样笔账:
“采用传统工艺施工,治理一处小路病差不多要七八个工人、六七种设备,一方面现在人工成本都比较高,另外传统施工中的运料车、破碎机等等各种机械都需要计算台班费,而‘修路王’只要一台设备、三四名工人就可以完成对路病的修复,综合算下来‘修路王’成本低很多。根据我们的测算,与传统工艺相比,养护成本至少能节省一半。”
此外,陆启良还告诉记者:“‘修路王’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对原路面材料的循环利用,这是传统工艺无法做到的,充分利用原路面材料,新料添加量减少,也可以节约下大量材料,综合算来,成本更低。”
治理分散路病机动灵活,优势明显
陆启良认为,“修路王”治理路病时所展示出的其独特的机动灵活性也是传统养护工艺所无法比拟的。
“我们处主要负责的是南京主城区的各主次干道、桥梁隧道,和下面各区的养护队伍不同,我们通常需要治理的路病都比较分散,过去采用传统工艺施工时,设备多,转场麻烦,所以除了我刚才说的人工、设备成本高以外,养护的效率也低。”说起“修路王”的灵活性,陆启良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说:“用‘修路王’单台设备作业就方便多了,修完一处路病可以立即‘转战下一处阵地’,效率明显提高,过去可能要两三天完成的活,现在只要一天也就够了。”
他还解释说:“其实,效率提高了,每天的产量多了,其实仔细算来这又降低了每平方米路病的单位养护成本。”
城市主干道养护,不干扰交通很关键
说起对城市主干道的养护,除了考虑成本、效率这些因素外,跟其他道路的养护相比,交通压力也是不得不考虑的一个因素。
就拿南京的“三中路”(中央路、中山路和中山南路)来说,这里是南京市区南北向最主要的交通干道,途经火车站、汽车站、新街口、夫子庙等几个人员流动最大的区域,交通压力特别大,行车高峰期堵车非常正常,即便是车流最少的夜间或凌晨也是川流不息。对这样的路段施工,如何做到不干扰交通很关键。
“我们在使用‘修路王’的过程中还发现它有一个很适合我们的特点,那就是交通干扰小,”交谈中陆启良说道,“‘修路王’一台车再加几个工人的施工方式,能够将施工时的作业面缩小到最小,如果在夜间施工,基本上不会造成什么影响;而且它施工快,能快速修好路病、快速离开现场,不像传统施工切割破碎后的路面很可能会参对交通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
专门的人员+配套的管理=成功应用
最后陆启良还专门介绍了几点他们使用“修路王”的经验,他说:
“‘修路王’还有很多优点,关键是要用好它,比方说要想实现对原路面材料的充分利用,就要充分控制好加热温度,这需要熟练操作。”
“根据我们的这几年的使用经验,我们的‘修路王’都配备有专门的操作人员,而且也专门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所以一直以来,我们处里这两台‘修路王’也是在整个市政行业当中应用得比较成功的。我也建议其他有‘修路王’同行多加研究,利用好这台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