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香港3月8日电---当混凝土泵制造商--普茨迈斯特(Putzmeister)去年出现在日本福岛帮助处理核灾难的时候,鲜有产业观察查人士会想到这家代表德国制造业实力的公司不久就将被中国三一重工所收购.
被称为中国卡特彼勒(CAT.N: 行情)的三一重工(600031.SS: 行情),和徐工集团、中联重科(1157.HK: 行情)(000157.SZ: 行情)等其它顶级国内工程机械制造商,正在加快海外收购步伐,而这些收购的目标给它们带来的将不仅仅是技术.
中国的工程机械巨头的海外收购,并非仅仅是拆除生产线运回国内,它们所追求的是品牌认知度和建立分销网络,并实现在三年内将中国推上全球最大工程机械出口国宝座的目标.目前全球工程机械市场的规模达到1,500亿美元.
瑞银亚洲投行部门主管David Chin说:"工程机械领域是中国可以大施拳脚、走出去并夺取更大份额的领域."
仅仅几年前,中国的机械制造商在国外还是默默无闻,如今它们却已经在书写传奇.据行业数据提供商KHL Group,2010年以营收计全球50大工程机械厂商中,中国厂商的营收占比达15%,而2003年则仅为1.6%.
中国工程机械厂商的海外扩张步伐将加快.
国有企业徐工集团去年营业收入为870亿元人民币(138亿美元),相对於同期卡特彼勒营收的约四分之一.2011年该公司在欧洲进行了两项收购,并表示正在寻求更大的海外资产,以实现2015年营收3,000亿元人民币、坐上全球行业"探花"位置的目标.
中国媒体曾报导,徐工集团或会收购德国混凝土泵厂商施维英(Schwing GmbH)的股份,不过徐工发言人拒绝置评此事.
此外有德国银行业消息人士对路透称,一家中国公司正对施维英有意,其中有人称"可能会达成类似普茨迈斯特式的交易".
战略转变
他们在完成收购後的战略也发生转变.中联重科2008年收购意大利混凝土机械厂商CIFA时,保留了国外管理和生产团队,成为第一家这样做的大型中国建筑设备厂商.这项收购让中联重科得以将触角伸向逾70个国家.
三一重工1月表示,德国将成为其在中国境外的混凝土机械业务新总部.中国最大的推土机制造商山东重工集团今年也表示,将保留新收购的意大利豪华游艇厂商Ferretti的管理层和生产基地.
随着欧元区的经济不确定性加深,被收购企业的工作岗位得以保留深受大家欢迎.
"我们的很多中国谘询客户真心倾向保留他们收购的海外业务,"普华永道在华的中国公司财务团队负责人Gabriel Wong说.该团队为中国国内客户的并购交易提供谘询服务.
"因为中国企业希望保留全球业务,这让收购变得更加容易."
公司股东们开始留意到这点.
继2011年表现不佳後,中国建筑设备制造商股价出现反弹.中联重科H股今年迄今已跳涨33%,表现超越恒生指数.HSI同期13%的涨幅.其A股同期涨幅也高达29%.
三一重工股价上涨了14%,徐工集团旗下上市分公司徐工机械(000425.SZ: 行情)年内迄今上扬了逾10%.中国沪综指.SSEC同期涨幅为10%.
"海外收购有助於提高中国机械制造商的技术水平,长期来看有利於整个行业,"招银国际证券的分析师Steve Wong说.
新指标
中国是以销售额计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市场,部分受助於2008年中国政府推出的4万亿(兆)经济刺激计划.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将建筑设备制造商推到了聚光灯下.
KHL Group的2011年Yellow Table报告显示,由曾被评为中国首富的梁稳根创立的三一重工目前是全球第七大建筑设备制造商,中联重科和徐工则紧随其後,分别排名第9和第10.该报告涵盖了该行业全球排名前50位的制造商.卡特彼勒位居第一,日本小松制作所(6301.T: 行情)排名第二.
中国暨南大学MBA教育中心副主任邓地表示,三一重工或成为人们评估全球化和"中国制造"转型的新指标.今年1月,三一与德国普茨迈斯特签署了并购协议.
"从市场表现与核心技术方面衡量,这可能是中国制造企业首次能在一个全球性市场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邓地表示,他指的是三一在全球混凝土泵销售中排名第一,以及普茨迈斯特在混凝土泵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
三一重工目前的市值为170亿美元,中联重科和徐工机械分别为117亿美元和51亿美元.而卡特彼勒的市值为701亿美元.
但分析师表示,各方竞逐有限的海外优质资产,或将推高收购价格,而对於中国企业而言,要抢先取得好交易也可能是一项挑战.
"中国企业往往在交易没人垂青之际出手,"最大的中欧私募股权基金Mandarin Capital Partners的执行合夥人Alberto Forchielli表示.
他并称,与中国买家的交易往往会旷日持久,他指的是伴随大多数交易的漫长行政审批程序.
虽然一些中国企业因国家安全和利益问题而难以达成海外交易,但若建筑机械公司的规模较小,且所涉技术不太敏感,交易成功的可能性就较高.
"我认为大型公司和相对低调的中型公司的收购有很大不同,"德国谘询公司Simon Kucher & Partners董事长Hermann Simon表示.
"中型公司的收购交易通常不会受政治因素的干扰,除非是防务等重要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