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年度国家科技奖励评选中,徐工“全地面起重机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 项目凭借着独特的创新性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一项目的诞生可谓意义重大,它使我国从产业空白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独立研发并批量生产百吨级至千吨级全地面起重机系列产品的国家,打破了国外设备在国内市场长期垄断的局面。
突围:为了中国重工崛起
全地面起重机作为一种高性能移动式起重机,兼具汽车起重机高速行驶和轮胎起重机高越野行驶性能的优势,既能实现高速转场,又可快速就位作业,是集机械、液压、控制和通信技术于一体的高性能工程施工设备,广泛应用于能源、交通、石化等重大工程项目的起重安装作业。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欧美国家已经在全地面起重机市场上逐鹿群雄,德国在这场技术与市场的争夺战中逐渐占据了霸主的地位。长期以来,由于全地面起重机的技术复杂性和种种制造工艺难题,只有德国能掌握百吨至千吨级全地面起重机的关键技术,国内100吨以上的全地面起重机全部依赖进口。
2002年以前,我国全地面起重机产业仍是空白,百吨级以上大型全地面起重机研发更是工程机械行业的重大难题,被列入我国《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十大领域重点工程“基础设施领域”和《我国工程机械制造业三年振兴规划》“发展大型施工机械”重点支持领域,徐工集团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全地面起重机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项目应运而生。
破难:技术创新制胜
决心已定,实际行动起来却困难重重。项目一上马,摆在技术团队面前的就有四大难题。
大型全地面起重机经常随工程需要而转场,有时在山区、丘陵、滩涂等复杂路况越野行驶,有时要在高速公路上快速转移,转场时总质量达60-200吨。而这种具有质量大、车身长、轴数多等特点的大型车辆,多轴同时参与转向时,各轴运动协调困难。如何综合解决这些问题,研制兼备高速行驶性能和重载越野性能的大型全地面起重机底盘是一项重大难题。
针对这一难题,多轴重载高速越野底盘技术应运而生。它解决了多轴重载高速越野底盘转向协调、特殊场地通过性和高速状态下制动安全的难题,开发了基于闭环控制的多轴多模式全轮转向系统、具有主动控制策略的多轴重载油气悬挂系统、包含行车制动与多种辅助制动的多制动动态管理系统,实现了大型起重机底盘的规模化生产。
此外,大型全地面起重机的伸缩臂最长需超过100米,传统的油缸加绳排式伸缩机构部件多、安装空间大,无法满足要求,如何实现多节臂可靠伸缩并减小臂架变形和性能衰减是大型起重机研发中的重大难题。具有超起功能的伸缩式组合臂架技术创新设计了四缸销同步联动伸缩机构、多角度超起组合臂架,使起重机伸缩臂节数从5节破到8节,组合臂臂长从68米突破到180米,起重量从100吨提高到1200吨。
传统起重机采用通用控制阀的开式液压系统,系统重量和体积大,并且没有有效解决重物在空中停留时的二次起升下滑、下降失速的问题,无法满足大型起重机的要求。另外,大型起重机要求控制系统必须满足大幅度、长距离、复杂载荷对操作精度的要求,还须兼顾高压、大流量、结构紧凑的要求,因此,需针对性开发专用控制系统及专用液压元件。大型起重机专有控制技术解决了大型吊装作业时,起重控制系统必须满足宽调速范围、高平稳性、高安全性的难题,开发了大型起重机专有闭式液压系统,创新设计了专用液比例减压阀和流量控制阀,满足300至1200吨大型起重机作业时的特殊要求。
除上述难题之外,大吨位起重机为了平衡整车稳定力矩,发挥起重臂等主要结构件的性能,平衡重重量大,高速行驶时无法携带,因此,需要根据不同作业工况配置不同平衡重,而如何实现平衡重优化组合、快速自拆装及可靠挂接一直是全地面起重机的关键技术难题。组合式平衡重技术解决了大型起重机既需要满足行驶质量限制又需满足多种工况下起重性能要求及快速安装与转场的难题,创新设计了组合式平衡重自拆装装置及快速挂接系统,大幅提升了施工效率。
崛起:民族品牌笑傲市场
2001年,徐工集团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推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第一台全地面起重机QAY25吨。从2002年开始,徐工重型相继推出了50吨直至1200吨共14个品种的全地面起重机,并实现了批量化的生产。目前徐工重型全地面起重机关键技术创新性强,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徐工全地面产品的开发项目共获授权91项,其中发明10项,独立或主持制定国家标准10项,三次荣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荣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目前,徐工起重机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5%以上,全球占有率20%以上,是400吨以上产品中唯一实现国产化量产销售的品牌。2008-2010年共实现新增销售收入72.7亿元,新增利税27.5亿元,创汇8724.7万美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采用这些关键技术的徐工产品广泛应用于我国重大工程项目,从北京奥运会水立方场馆建设到中石化大型乙烯设备吊装工程,从上海世博会馆建设吊装到京沪高铁高架桥工程,有力支撑了我国重大工程和基础建设装备与技术发展,极大推动了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技术进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步步为营,徐工集团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走出了自己的一片领地。壮年中国建设的轰鸣声还不绝于耳,徐工集团从未卸下肩上的重担,为了中国的建设发展,它将继续踏上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