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世界经济的大调整、大变革、大发展,为我们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建设中原经济区战略的深入实施,为我们的发展带来了更为难得的机遇;许昌多年来的改革发展积淀,为今后蓄势崛起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张国晖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就2012年如何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改革开放、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实现新突破,给出了具体而又明晰的答案。
核心提示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河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相辅相成。推进“三化”协调发展是破解河南当前发展中若干重大问题的关键环节。怎样在这一进程中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许昌实际的科学而正确的道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此有深入的阐述。我们有理由相信,许昌确定的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平坦。
关于新型城镇化
精读:【新型农村社区·77个】
报告原文
“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实现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基点,全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重要举措
坚持“政策先行、科学规划、产业为基、就业为本、群众自愿”,统筹做好中心镇区和镇域内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建设;
积极探索完善相关政策,着力解决“地、房、保、钱、管”等五个方面的问题;
创新建设模式,抓好计划启动的77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集中力量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切入点,加快推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试验区建设,为全市作出示范。
精读:【许昌新区·153个】
报告原文
“按照‘四区一基地’的功能定位和‘主副两中心、四区加两翼’的空间布局,坚持‘四个优先’,全面掀起建设高潮。”
重要举措
突出“国际视野、许昌特色”,认真落实新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主副中心城市设计,高标准、高水平抓好建设;
实施“1516”项目投资计划,抓好总投资425亿元的153个重点项目建设;
全面加快主副中心建设,着力推进“十路一轴一湖一廊”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承载能力;
积极推进社区改造和管理,扎实做好群众就业、就医、入学和社会保障工作。
精读:【组团·124个】
报告原文
“加快‘一中心、五组团、30个中心镇’建设。把中心城市作为以城促产、以城带乡的主导力量,科学谋划借助郑州、强化支撑、加快崛起的重要举措,积极与郑州高效联系、融合发展。”
重要举措
加快老城区改造提升、东城区完善提质、开发区提速增效,实施好124个城建基础设施项目和51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分别完成年度投资54.9亿元和85亿元,着力增强中心市区的辐射带动能力;
合理确定五个组团城市的功能分工,打造比较优势,完善城市功能,实现各展所长、功能互补、错位发展、内涵提升;
坚持用现代城市理念和标准规划建设小城镇,全面启动30个中心镇建设;
加快推进新元大道、许禹快速通道、国道107线长葛北段改建工程,做好许昌至新郑国际机场、禹州至襄城、长葛至禹州等快速通道建设前期工作,完善中心城市和县(市)组团间的城际快速交通体系;
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认真落实创建工作三年工作方案,确保一年巩固基础、两年抓好提升、三年全面达标;
积极拓展数字城管应用领域,实现环城公路以内区域和许昌新区全覆盖,全面提升城市数字化、精细化、灯饰化管理水平。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经济发展速度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发展质量和生态环境好于全省平均水平。到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24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人均生产总值突破5万元,处于全省领先位置;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150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城镇化率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达到52%以上;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全面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为到2020年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2012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生产总值增长1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9%,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1%;城镇新增就业6.2万人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4%左右;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
关于新型工业化
精读:【集聚区·10亿】
报告原文
“围绕‘调规划、扩空间、破瓶颈、促跨越、育集群、争位次’,大力实施产业集聚区‘2623’提速计划,确保全市产业集聚区建设继续保持全省领先位次。”
重要举措
以抓好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培育超百亿元的企业(集团)、打造千亿级的产业集群为目标,强化上下游企业合作,拉长产业链条,形成规模优势,建设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聚区。
推动产业集聚区规划布局调整,扩展发展空间。
加快基础性设施、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承载能力,完善服务功能。
精读:【产业结构·2000亿】
报告原文
“深入实施三大主导、四大特色、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做强做优主导特色产业,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整壮’产业,力争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0亿元,特色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8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60亿元。”
重要举措
以重点领域的优势企业为核心,突出抓好省重大科技专项和企业研发平台建设,加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申报力度,深入开展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工作,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大力实施质量提升、品牌带动、标准化战略工程,积极开展知名品牌产业集聚区创建工作,新培育省级名优产品6个以上。
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力争1家至2家企业成功上市。
扎实推进重点企业培育工程,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达到5家。
精读:【服务业·12个】
报告原文
“认真实施2012年服务业提升计划,力争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
重要举措
深入推进“3615”现代物流业提速工程,加快六大物流园区和十大特色产业物流中心建设。
着力打造3张文化旅游品牌,重点培育钧瓷、发制品、生态文化和传媒创意四大产业集群,促进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发展。
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灞陵桥景区、神垕古镇综合开发等12个重大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2.5亿元。办好各种节会活动,力争全年接待旅游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2%。
积极引进外埠股份制商业银行,推进许昌银行增资扩股,加快农村商业银行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组建步伐,防范金融风险,做大、做强金融产业。
规划建设市区商务中心区和县(市)城区特色商务区,打造城区经济发展载体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完善主城区、新区服务业专项规划,加快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推进“农超对接”。
●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积极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大力发展信息服务、创意设计、社区服务等新型业态。
精读:【节能减排·控制】
报告原文
“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一票否决制,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重要举措
●抓好重点行业、重点地区节能降耗,实施重点节能工程。
●加强产业准入管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严格执行水资源管理制度、市级统筹排污总量指标,促进环境容量高效利用。
●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控制污染排放,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减排效益。
●扎实开展清潩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进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
●倡导低碳生活,实施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开展公共领域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
●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大周镇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
■ 关于新型农业现代化
在河南许昌天和现代农业蔬菜生产基地,一名员工正在收获无公害蔬菜。为提高农田集约化种植效益,近年来,我市瞄准港澳市场,采取“客商+公司”和“新经济组织+农户”等多种形式大力建设输港澳无公害蔬菜基地。记者 牛书培 摄
精读:【粮食·650万亩】
报告原文
“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市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650万亩,粮食产量稳中求增。”
重要举措
●大力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按照“合理规划、综合配套、稳定面积、主攻单产”的原则,建设百亩方18个、千亩方24个、万亩方23个。
●继续开展“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行动,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测土配方面积在88%以上,加强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和应急防治。
精读:【农业集群·6.5万亩】
报告原文
“以农业公司为抓手,突出基地化、标准化、规模化、信息化,打造‘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
重要举措
●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试验区规划建设20万亩高产农业科技园、5万亩高效农业科技园和5万亩生态农业科技园。
●突出抓好许昌鄢陵花木产业集群试点建设,全年新增花木面积6.5万亩。
●加快建设河南省畜牧产业化(生猪集群)襄城试验区,畜牧业产值突破140亿元。
●抓好粮食生产加工集群建设,全市粮食加工能力达到110万吨。
●加强规划,启动建设百年浓香烟草集群,加快推进许昌农机物流园和粮食物流园建设。
●大力发展农业公司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
精读:【基础设施·300公里】
报告原文
“加快农田水利、河道治理,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完善乡(镇)、村水利服务体系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保障和防洪除涝抗旱能力。”
重要举措
●突出抓好襄城县北汝河综合治理工程、鄢陵县引黄调蓄工程等12个水利项目,完成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工程建设34万亩。
●新解决农村居民安全饮水16.3万人,改造农村公路300公里,新建农村户用沼气1万口、大中型沼气工程5座,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提升改造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持续提升林业生态建设水平,完成林业生态建设22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