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欧元区将要第二次跌进低谷,但强大的德国市场和全球经济的恢复给西欧起重机行业带来了一线希望,有望走出低谷。
西欧历来是起重机行业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对全地面起重机的需求居于全世界最高水平。这些需求的大部分来自德国,占了欧洲全地面起重机市场几乎一半的份额。这归功于德国在经济危机后的快速恢复,给陷入困境的市场提供了得以喘息的机会。
没有人能够指望西欧的经济会在2011年迅速恢复,少数人认为2012年经济会第二次跌入深谷,所以整个行业在“等等看”的形势下已度日多时。
企业已经适应了建筑行业中普遍的不确定性,尽量避免因项目拖延或取消所带来的损失,造成手头积压大批不用的设备。
但从另一方面说,如果不能够抓住瞬间即逝的机会也是一种损失。
对美国制造商马尼托瓦克负责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业务的执行副总裁Philippe Cohet来说,保持平衡非常重要,但同时也是困难的。
“对西欧国家来说,在形势不明了时,我个人的意见是否定的,但这个决定显然会面临各式各样的挑战。在目前的形势下,挑战之一是买起重机的人会在最后一分钟才做决定,这使得手头有货的制造商才能实现销售。所以如果交货期为2、3个月,则可以成交,而让用户等6、7个月则会丢掉这笔买卖。
“我们已经大大地强化了我们的供应链。这是我们多年推行精益生产的结果,它稳定了流水线的生产和简化了零部件的管理。”
对于马尼托瓦克德国威廉工厂来说,这样做就要完成按订单组织生产向按销售预测组织生产的方式转换。
“幸运的话,接到订单,按时发货。不幸运时,起重机则成了库存,不得不放上几个月,直到最终找到用户为止。但这种情况却缩短了交货时间,因为有了库存,只要几周就可以发货,确实对成交有好处。
“这是我们要做的一个重大决策,有时从现金的角度上看是困难的,因为营运资金上涨,但目前这样做还是相当顺利的。”
这种基于“准时制”生产方式的精益生产重组在2011年帮助马尼托瓦克解决了许多供应链的问题,这在财务报告上曾多次提到。
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较,德国的出口业务快速恢复,工程机械零部件供应商很快就发现他们被大量订单包围,完全无法及时满足这些订单的要求。
多田野的销售总经理Thomas Schramm解释说:“我认为许多供应链的问题其实是德国的经济问题。去年德国的经济确实有所增长,并且是在糟糕的2010年和2009年之后的快速增长。
“由于其它行业要比轮式起重机行业大得多,它们消费了大部分原材料,尤其是液压元件,如液压泵等。”
快速复苏的采矿业确实对供应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他们需要时间来调整某些液压元件的产量,以便满足市场需求。
然而,尽管这些通用件的供应问题能够快速解决,但对在欧洲运营的制造商来说,最大的压力还是来自于排放标准欧IIIb向过渡第4阶段转换的问题,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将一直延续到2014年第4阶段标准正式实施之时。
在进行大量投资的同时,管理好“准时制”生产以满足全球用户的需求仍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Cohet说:“发动机排放从第3阶段向过渡第4阶段的过渡对供应链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这是由于起重机发往不同的地区,发动机不一定非得一样。这样做限制了灵活性,不仅仅是限制了制造商,同时也限制了在不同国家经营的跨国租赁商,如Sarens这样的大公司。
“有时候这些公司在订购起重机时并不知道这些起重机将在哪个地区工作。而在交货前几周,他们会突然打电话说‘顺便提一下,这台起重机将去北非工作,发动机排放标准必须是第三阶段的’。
“他们打这个电话时就好像发动机是即插即用的装置,实际上情况要复杂的多!这样做大大增加了供应链的难度,而2014年将会实行最终第四阶段排放标准,这又将对我们的供应链造成更大的压力。所有这些都需要及其小心谨慎的管理才行,这是我们面前最关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