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日本两个重量级工业巨头――三菱重工(MitsubishiHeavyIndustries)和日立集团(Hitachi)把火电业务整合为一体的消息十分火爆。业内普遍认为,这是一个完美结合,完全突出了双方在业务规划和区域上的互补性。
成立合资公司实现规模效益
目前,三菱重工和日立已经达成基础协议,以双方的火电业务为核心成立一家新的合资公司,通过实现规模效益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力争上游。
根据协议,这家合资公司65%的股份归三菱重工所有,剩下的35%则由日立持有。除了把燃气轮机等火电所需发电设备整合,双方还将把地热发电系统、环保设备及燃料电池汇集到一起。初步估计,2013年4月有望达成正式协议,2014年1月1日前完成整合工作。
从去年开始,三菱重工和日立就展开了业务合并的磋商。尽管当时双方取消了基础设施业务合并计划,却把火电业务整合一事提上了日程,并最终达成了一致。其实,核泄漏事故给本来看好的核电设施出口蒙上阴影,加上日元急剧升值导致出口企业经营环境恶化,进而加速推动两家公司合并的步伐。
三菱重工首席执行官大宫秀明在11月底于东京举行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日本本土市场仍将持续低迷,我们和日立联手之后,将会最大化地发挥业务优势。”
“现在有许多在国内同为竞争对手的公司,在对抗外国公司的猛烈攻击时,会站在同一战线上。”大宫秀明说,“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的道理大家都知道,与其孤军奋战,不如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团体,共同对抗外国对手。”
日立首席执行官中西宏明补充称,结盟能帮助公司在当前艰难的商业环境中领跑全球,同时能够与来自中国和印度的同业者展开竞争。“此次合作让三菱重工从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变成了一个日立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他说。
事实上,在面对高度竞争和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压力下,中西宏明开始带领日立转向精简型业务,放弃了日立多笔亏损的产业,包括电视和消费型电子产品。
《日经商报》分析称,这一合作将给目前不景气的日本国内市场带来一股清风,新合资公司的年营业收入有望达到1.5万亿日元(约合183亿美元)。数据显示,三菱重工的电力系统业务占公司营收总额的1/3,营运利润的80%;今年第三季度,日立的电力系统业务收入约占公司营收总额的9%。
此外,就迄今消息来看,此次整合并不包含核电业务。目前,已经和全球核电巨头法国阿海珐集团(Areva)结成了战略合作联盟的三菱重工表示,不排斥和日立展开其他领域的合作。对于合并双方核电业务的可能性,大宫秀明透露:“我们十分希望可以和日立共同展开其他领域的合作,就我所知,日立和GE成立了一家核电合资公司。不过,讨论这个意向的前提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日本重启核反应堆建设的前景。”
外商竞争压力刺激公司结盟
外国公司要注意了!这绝对是个实力叠加的强大组合
尽管日本媒体一再吹捧这家尚未现世的新合资体,甚至预计其年营收有望达到1.1万亿日元,但未揭开最后一层面纱之前一切都是未知的。不可否认的是,这家合资公司完全具备成为全球最大电力系统公司的潜力,而且绝不会弱于其他电力巨头。
眼下,日本国内竞争日趋激烈,过去始终保持市场优势的三菱重工和日立,已经开始被挤向边缘。拥挤的市场正逐步威胁着日本公司的生存,其不仅需要抵挡西门子和GE这些巨头的侵袭,还要面对中国、韩国和印度等新兴市场的挑战。
目前,西门子和GE正在疯狂蚕食市场份额,就连在日本国内市场都赢得不少业务订单。9月,GE和东芝打败了三菱重工,赢得了日本中部电力公司(ChubuElectricPower)建造燃气发电系统的订单。这严重打击了三菱重工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也终于让该公司意识到要找个实力相当的伙伴了。
就像西门子和GE觊觎日本市场一样,这家新合资公司仍然会将目光投向日本以外的地区,尤其是新兴经济体,不过首先要在保持本土市场份额的前提下。
日本一吉投资管理公司(IchiyoshiInvestment)首席基金经理人秋野充成表示,此次合作对两家公司都是很好的业务规划,随着新合资公司业务定位越发明确和稳定,不仅能在全球市场立足,对日本自身也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另外,为了鼓励日本企业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日本经济产业省9月份曾表示,决定向非电力企业开放火力发电站建设领域,引入竞争招标机制,逐步改变大型电力公司的垄断体制,以期在燃料价格高涨压力下进一步降低火力发电成本及用电价格。
此次开放火力发电领域主要针对拥有火力发电相关技术的钢铁、天然气、石化企业以及项目所在地以外地区的电力公司,主要竞标项目是2019年以后的新火电站建设及旧火电站改造。目前已有15个火力发电站建设项目准备招标,总发电量将达1450万千瓦,相当于14座核电站。通过引入竞标机制,预计最多可节约2300亿日元建设费用。
对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外国公司高管表示:“以前我们甚至没有机会展示项目提案,但最近的确感受到了有利于外商的经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