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口规模来看,一些城市酝酿建设地铁值得商榷,但值得精算的不仅是出行账还有投资账。什么样的城市适合建地铁?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一城修建地铁有基本门槛,包括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100亿元以上,地区GDP达到1000亿元以上,城区人口在300万以上。
本周,江苏徐州(市区人口306.4万)轨道交通规划获批(总长约151.9公里),成为全国第35座与地铁结缘的城市。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孔令斌昨天告诉记者,中国很多三线城市放到发达国家就是特大城市。对徐州来讲,这样的轨交规划规模并不大。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酝酿建设轨道交通的还有洛阳、南通、宜昌、唐山等城市。除了经济能力,如果单从人口规模考量,目前一些城市酝酿地铁建设值得商榷。比如,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宜昌市下辖四区人口约为141万,洛阳市六区人口不到193万。
按照审批流程来说,这些城市的地铁项目规划即使上报也要经过上级部门的评估和批复。
如果说中等规模城市是否有必要建地铁还是见仁见智的话,其投资杠杆作用则是无可争议的。
三十五城结缘地铁
来自江苏省发改委的消息显示,2013年2月22日,国家发改委发文批准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3~2020年)。
徐州市轨道办人士告诉记者,徐州的轨交将采取市区内走地下,郊区走地上的形式,首条线路将争取在今年内动工。
在徐州之前,已有34座城市已建、在建或将建地铁项目。其中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个直辖市,宁波、厦门、青岛、大连、深圳五个计划单列市和众多省会城市,以及苏州、东莞、无锡、常州这些经济规模较大的地级市。
随着徐州地铁拿到批文,未来将有更多的中等规模城市加入地铁建设大军。根据公开资料信息,目前包括洛阳、宜昌、南通、唐山等城市正在酝酿建设轨道交通。
记者从南通市发改委人士处获悉,目前该市的轨道交通规划已经上报国家发改委,但还没获批,将积极争取今年获批。
洛阳市发改委人士告诉记者,该市轨道交通正处于规划编制阶段,还没有正式上报国家发改委。
当被问及建设投资资金时,他们均表示不方便透露。
唐山市发改委人士则称,"具体规划今年下半年会公布。"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03年下发的通知,申报发展地铁的城市应达到的基本条件包括: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100亿元以上,GDP达到1000亿元以上,城区人口在300万人以上。
此次徐州项目获批,当地发改委援引了上述通知,称徐州的经济和人口超过上述基本条件。当地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徐州GDP达4016.58亿元,居江苏省第五位,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66.76亿元。
孔令斌说,而国外很多规模不大的中等城市都修有一两条地铁,"对徐州来讲,轨道交通的规划规模并不大。"
熟悉徐州城市规划的孔令斌说,徐州是目前正在打造的淮海经济圈的中心,在地方经济能力上更是超过了一些中西部的省会城市。
中国南车的一名高管说,三线城市是否该造地铁不好说,造地铁应该适度超前,但关键看要超前多少。孔令斌说,在大城市适度超前修造地铁或者轻轨是必要的,但在小城市则存在不小风险。
上述国办文件亦指出,一些地方也出现了不顾自身财力,盲目要求建设城轨交通项目的现象。有的未经国家审批,擅自新上城轨交通项目;有的盲目攀比,建设标准偏高,造成投资浪费。
财政支持几何
有业内人士称,相比一二线城市,很多三线城市规模不大,亦没有太多的外来常住人口,靠发展地面公交就可解决问题。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本报记者说,其实很多三线城市通过建快速公交或者有轨电车就可以解决交通问题,在经济上也更划算。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上马地铁,很多地铁规划获批,有一个大背景,即目前宏观经济不太景气,需要通过投资来拉动经济。
"不可否认,很多地方政府觉得有机场、有地铁,城市形象一下子得到了提升。"他说,地铁上马对当地GDP具有明显拉动作用。此外,通过修地铁可以拉升沿线的土地价值,而按照"以地养铁"的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模式,沿线的土地可以换来大量的土地出让收入。
去年8月通过批准的深圳市轨交7号线可行性研究报告披露,工程投资254.92亿元中资本金为127.46亿元,主要来源为轨交上盖及沿线土地的开发收入,在土地收益不能满足需求时由市财政资金投入。
而对徐州来说,据当地轨交公司披露,轨交项目是其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这个时间跨度远至2020年的规划中,近期建设项目总投资为443.28亿元,其中,资本金为177.31亿元。
徐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当地固定资产投资额2685.89亿元。地铁项目的投资贡献可见一斑。而上述177.31亿元资本金以外的资金采用国内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解决。
城市轨交项目大多采用这样的筹资方式。本报记者查询了2012年以来13座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城市轨交项目,由当地财政承担的资本金最多占总投资的50%,最少则是25%.
孔令斌说,轨道交通提升了公共交通整体的服务水平,符合目前国家提倡的低碳和集约的理念,但对地方政府而言,关键是要做好评估,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奢侈品",在建设和运营环节都需要有强大的财力支持,地方政府必须在确保能提升民众整体生活水平的前提下量力而行。
2013年开局,各地纷纷确定较高的投资增速目标。其中,20个省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预期不低于20%,多个省区投资增速目标达到甚至超过30%.一些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提醒,应警惕新一轮地方投资热背后的债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