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巨人”这个词来形容湖南星邦重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邦重工)实在是再贴切不过了。仅仅5年的时间,星邦重工就成长为国内领先的高空作业设备制造商。今年他们搬迁占地300亩的新生产基地,首期2.5万平方米的厂房刚刚投入使用。
梦想成就
“一直以来就想自己做点事”,这是2008年星邦重工成立时,总经理许红霞和她的丈夫刘国良,也是后来的董事长,两人共同的想法。
虽然许红霞和刘国良都是大学机械专业毕业生,后来都在工程机械、机械制造领域从事过多年的技术工作,但“一直想自己创业”的想法在他们俩的心中积攒了多年。直到积累了十多年的经验之后,他们根据行业的发展状况及自身的实力,选择了在当时还是处于萌芽状态的工程机械细分行业高空作业平台,作为自己的创业落脚点。
“我们当初的这个选择还是比较谨慎的”,许红霞回忆起创业的初衷时说,“当时在国外看到了这个产品,觉得不错,就开始关注。经过几番讨论之后,最后确定了这个方向”。
高空作业平台是服务于各行业高空作业、设备安装、检修等可移动性高空作业的产品。主要包括车载式高空作业车、自行式高空作业平台、移动式高空作业平台、蜘蛛式高空作业平台等六大类。其中自行式及蜘蛛式因为技术含量较高、中国市场需求量相对较少,所以主要以进口为主,他们正是瞄准了这么一个市场空白而进入的。许红霞在回顾当时拓展市场的情形时说,客户最常见的问题就是:高空作业平台是什么?能干什么?会是这样吗?能够这样吗?对于这样一种能够替代脚手架的新产品,大家普遍持一种犹豫、质疑的态度。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老专家茅仲文在星邦重工5周年庆典的讲话中,将高空作业平台称为“朝阳产业”。但就是这个“朝阳”,在5年前,可能还只是一缕晨曦。在国内更普遍使用脚手架的情况下,即使是那些介入此行业的大型工程机械企业,也将高空作业平台视为鸡肋,欲罢不能、欲弃不忍。
怀揣着梦想的许红霞,以韧性、远见赢得了机遇的垂青。2008年2月,湖南星邦重工有限公司成立之时,规模并不大。但随着中国对高空作业安全性认识的逐步提高,高空作业平台的应用范围也日益扩大。“市场的拉动,对公司的发展确实起到了较大作用”,许红霞坦言。到目前为止,星邦重工已经研发并生产出4大系列共计40余款产品,并搭建出比较完善的国内外销售和服务网络,出口比重超过60%。
追求卓越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星邦重工用5年时间创造了一个行业的奇迹。“企业发展到今天,我是有一些小小的高兴和开心。但是说实话,我还是不满意,这离我的目标和要求还相差太远”,看上去文文弱弱的许红霞,说起话来却是巾帼不让须眉。
2012年年初,湖南星邦重工有限公司总投资约5亿元、总占地面积300亩的金洲产业园第一期正式投产。首期建设100亩,投资金额为1.5亿元。首期总建筑面积约3.7万平方米,其中厂房为2.5万平方米。中国工业报记者在新厂区了解到,这些新搬迁的办公楼及装配车间、结构车间、涂装车间等,总施工时间不到一年。
“我们的一期工程中,剪叉高空作业平台有两条装配线,每40分钟会下线一台产品,一年的产能为3000台。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曲臂式高空作业平台的产能各为1000台,企业的年产值将达到8亿元”,许红霞表示:“随后的每两年时间,将会各完成第二期和第三期的厂区建设。”
对于未来,许红霞有着明确的规划:“三期厂房建成以后,公司的总产值将达到40亿~50亿元。我希望用3~5年时间,占据国内的领先地位,并在全球进入前10强。”
显然,拥有梦想是许红霞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但远远不满足于此的她,为更高的目标设定了后续的步骤,即:标杆、超越、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