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在倡导创新,但真正创新却存在种种障碍市场垄断不允许创新、实际制度不鼓励创新、职能部门不支持创新、宏观环境不崇尚创新、企业家短视不追求创新……创新难产,中国经济必将被其羁绊。
今天,中国制造风靡世界;可是,如果缺乏创新,中国经济还能走多远?
也许,是时候考虑这个问题了。
“大家说我是trouble-maker,其实我只是巨头们的麻烦制造者。”拿起话筒,总是身处风波漩涡的360掌门人周鸿祎似乎一言难尽。
6月19日,围绕“创新”,数位业界大佬在当天举行的安永企业家奖2013中国启动仪式上争相吐槽。
虽然江湖恩怨难以轻易断言孰是孰非,但对于周鸿祎而言,来自于巨头垄断对创新的打压这种有苦难言的感受是实实在在的。
“免费”是周鸿祎仗剑天涯的利器,但也正是这种让他得以立足江湖并让他本人引以为豪的颠覆式创新同时也让他自己官司不断、麻烦缠身。
最典型的案例便是360一度成为众矢之的,遭百度、腾讯、金山、傲游、可牛等多家互联网公司的联合声讨,反对奇虎360的不正当竞争。
“中国互联网界一个很大的特点是这些巨头同时是传媒巨头,他们有很大的话语权。因此,我也成了最大的"泼脏水"受害者。”时至今日仍自称小企业创业者的周鸿祎与几大巨头的对立情绪显而易见。
事实上,虽然周鸿祎气愤难平,但市场垄断排斥创新并不鲜见,在世界各国的市场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不过,让人担忧的是,在中国,创新的阻力显然并不仅仅来自于竞争。
西安应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中药成分提取业务的公司,总经理胡永卫提起中国医药行业的现状不禁连连摇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的制度是不鼓励创新的。”胡永卫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阐述了他自己的看法。
胡永卫举例说,在医药行业,最重要的制度便是医保制度。但是我们的医保基本药物目录却倾向于用老药,而不是用创新药,原因就在于创新药的成本更高,而医保看重的是费用水平。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的药品销售当然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只有极少数患者愿意舍弃医保药品而选择自费药。
同样来自医药界的北京普瑞康洪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新明对此深以为然,他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不但制度不鼓励创新,事实上由于我们的官员都相对保守或者专业水平不够,职能部门对于创新也并不支持。
发生在赵新明与胡永卫身边类似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胡永卫告诉记者,一家同处同一高新区的公司研发了一款植入式医疗器械,但是一直不能通过审批,理由便是对于危害不能确定,最后只好拿到国外去审批,再投入市场。“并不是真的危害大,而是不能确定危害有多大。专业水平不够,同时害怕风险。”
如果再把眼光放远一点,就可以发现,除了来自市场、制度与职能部门的羁绊,中国的宏观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局限,也是客观上冷落创新的原因之一。
“二战之后,日本模仿美国,而台湾也曾模仿过日本,中国的企业目前也正处在主要模仿外国企业的阶段。”安永企业家奖2013中国项目联合主席蔡伟荣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的确如此,当山寨都能够快速带来巨额利润的时候,创新被冷落便是必然的。在商言利,模仿便成为大多数企业家的选择。
不过,这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对于中国经济发展而言,后面的路需要足够的创新,企业需要创造中国自己的品牌。”蔡伟荣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这也是安永企业家奖将“创新”作为主要评判标准之一的原因所在。
没有人反对创新是核心竞争力,但现阶段的中国环境对于创新而言,似乎并不乐观。那么,这样的环境会给中国企业家刻上怎样的烙印?
客观说,在中国市场上执着创新的优秀企业家不乏其人,例如马云。
这也是蔡伟荣的看法。他向记者介绍说,中国有很好的企业家,他们也拿到了极其看重创新的安永企业家全球大奖,例如福耀玻璃(600660,股吧)掌门人曹德旺。他指出,中国企业在工程、生产环节的创新做得尤其出色。
不过,如果仔细研究的话,却不能得出中国企业家善于创新或者说愿意进行真正创新的结论,而是相反,能够将真正推动社会进步以及长远发展的革命性创新作为目标的企业家寥寥无几,也许,这便是中国市场环境带给企业家们的烙印。
《安永—长江2013中国企业创新研究报告》由安永与长江商学院根据问卷调查和圆桌讨论分析整理而成,报告显示,虽然超过半数(57%)的企业将创新列为前三大战略任务之一,但事实上,这些企业更普遍着眼于渐进式改良,并不一味追求突破创新。
近一半企业表示,其创新战略的重点是改善产品或服务(25%)或更深入地了解消费者(21%)。仅有一成企业(10%)将革命性创新视为创新战略的主旨。从创新领域来看,多数受访企业关注的焦点是产品、服务和盈利模式。
展望未来,合计52%的受访企业认为,向现有和潜在消费者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是日后发展最重要的创新领域。只有8%的企业将开发世界首创的产品与服务视为未来的重要创新领域。
缺乏秉持革命性创新理想的企业家,中国经济前途如何?
投资人徐小平曾对比中美两国的创业者,指出未来令人担忧:“美国公司已有很多世界级企业,facebook、dropbox、spotify、pinterest;更有不少革命性的高科技公司,比如风能太阳能储备技术、无线充电技术、大脑科技……两者中国都没有,中国主要是电商、网游、制造等,由此看中美未来竞争,令人警醒。”
作为个人,也许可以满足于来自复制与模仿的成功。但总要有能够担当的企业家,来考虑如何激发中国的革命性创新。
罗兰—贝格大中华区副总裁陈涛是对此进行了深入思索的人之一,他给出的答案是在企业中建立机制支持创新团队,“革命性的原创首创,不应该只是靠个人,而应该靠团队,应该靠一个企业的机制,所以在企业里面,尤其在国外更为成熟的企业里面,他的创新是系统化,体系化的创新,这样的原创我们觉得是更可以依靠的。当然从整个社会上需要给这些原创,给这样一些创新的精神更强的鼓与呼,支持他们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