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高铁建设里程即将突破10000公里的历史时刻,人民铁道报社记者团于6月开展了“2013行走中国看高铁”主题采访活动,作为集团公司乃至全线的亮点,中国铁建中铁十五局集团六公司沪昆客专项目的铺轨基地建设、技术创新、人物风采等被选为此次走访的亮点。带着一颗好奇与求知的心,笔者一行也走近了这支武夷山下的铺架劲旅——中铁十五局集团六公司沪昆铺架项目部。
武夷山下的铺架劲旅
六月的江南水乡,平平如暮烟横纱,淡淡如江舟远山。美丽富饶的江西省上饶市名山胜迹星罗棋布,处于长三角经济区、海西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交汇处,自古就有“豫章第一门户”、“四省通衢”之称和“鱼米之乡”之美誉。武夷山脉绵延不绝,鄱阳湖水碧波荡漾,就在这片景色秀美的山水之间,中铁十五局集团六公司沪昆客专的建设者们,用辛勤的汗水和智慧书写着一曲曲动人的钢铁传奇。
昔日的沪昆铺架项目部驻地位于美丽的上饶市玉山县,在青山绿水的环绕下,这支从京沪高铁线上走下来的铺架劲旅在沪昆客专线安营扎寨,占地十余亩的办公区域整齐划一,企业鲜明的旗帜在空中高高飘扬。走进项目部,随处可见的是墙上标准化管理标语标识,院内的公开栏上党政工团文化光芒四溢,会议室里荣誉满堂。由于靠近公路,沿途的行人能清楚地看到这是中铁十五局集团承建的沪昆客专项目部驻地。
经过与该项目人员的交谈,笔者了解到这条客专线上的建设者们,很多人都是从京沪高铁线上一路走来,面对设计时速最高、技术标准最严、施工难点最多的京沪高铁,他们凭借超强的施工组织,严密的安全措施,较高的技术水准,在京沪高铁线上创造了日铺500米长轨12公里、6天内架梁30孔、单元焊接48个接头的高产纪录,并成功跨越既有京沪线架梁,获得业主绿牌奖励19次。该公司副总工程师、沪昆铺架项目经理高之磊当时带领的铺架工班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他们总结提炼的安全“六到位“工作法,更是获得全国安康杯竞赛优秀成果特等奖,在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史上划出了璀璨夺目的光芒。
武夷山下的铺架劲旅
京沪扬名,沪昆创誉。三年的时间里,这支精英团队在沪昆线上开创了我国铁路架桥机不完全解体顺利通过隧道的技术先河,还创造了公司单机月架900吨箱梁87孔的新纪录,并总结提炼出了一大批工法技术论文。从京沪到沪昆,从南北到东西,这支风雨无阻的威武之师,面对规模巨大、工期紧张、难度更高的沪昆线依然毫不畏惧。自2010年4月进场以来,面对资金紧张、工期紧迫、施工技术要求高、线下交接慢等多重压力,该项目部从管理制度、人员配置、现场管理、过程控制“四个标准化”入手,克服地质条件复杂、战胜资金短缺、材料供应不及时等困难,迅速打开了施工局面。笔者从项目经理高之磊处了解到,刚进场时,项目部被各种困难重重包围,业主资金出现断链,很多大型设备和材料不能按时进场,想往前赶进度,但线下交接缓慢,根本无法满足架梁条件,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的正常进行。
当笔者问到面临这么多困难项目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出阴霾时,高经理稍加停顿后说:“现在回头想想也不知道怎么熬过来的,反正那段时间大家过得都比较艰难,整个项目将近200人,都是靠工资养家糊口的,业主资金跟不上,大家伙的工资就不能按时发放,那会我就天天往业主那跑,不管要到多少钱,至少能先给大家把工资发上。”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凭着这份坚韧的毅力,该项目熬过了最艰难的时期,施工大干的格局也一步步形成。2011年4月,该项目首座大桥—新仓2号大桥第一孔箱梁顺利首架。2011年7月,上饶铺轨基地正式开建,经过多方协调、组织,2013年4月,铺轨基地顺利开通并具备存轨能力,目前,该基地已存储500米钢轨200多公里。另外,该项目已于6月20日按时完成了管段内1272孔预制箱梁架设,并承担起为二十四局集团“代架”83孔箱梁的任务。
武夷山下的铺架劲旅
据了解,沪昆客运专线是国家正在建设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四纵四横”的快速客运通道之一,建成后将成为我国东西向线路里程最长、经过省份最多、影响范围最广的客运高速铁路。六公司承建该客运专线江西段站前工程HKJX-1标段内1272孔900吨预制箱梁架设任务及571.948 km正线铺轨,30km站线铺轨,96组道岔铺设任务,总投资约1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