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的公路养护体制改革自2003年初开始,当初按“事企分开、转变机制、生产与管理剥离”的原则建立了效率高、机制灵活的新型公路基层养护管理单位以及资产独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企业法人,并使新成立的养护企业逐步进入养护市场。
到目前为止,在养护企业运行过程中,既发现了改革措施中存在的不足,也积累了改革的成功经验,为企业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加强领导,统筹规划,总揽全局,积极稳妥推进养护市场良性发展
虽然体制改革后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但建立有序的养护市场还要加强领导和引导。市场经济中的企业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追求利益最大化或者尽可能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所以要由上级行政部门统筹规划统揽全局平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障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同时还要对养护企业给予政策倾斜,让养护企业少走弯路,推动健康健全的养护市场的形成。
养护企业经济实力相对薄弱、发展不易
现在养护公司的根还扎的不稳,经济实力还相对薄弱,公司既要承担义务和责任又要寻求发展,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又要考虑社会效益,这些对任何企业来说都不轻松。企业经营有一些基本的成本费用是每年雷打不动,必须支出的。每年的各类生产成本,包括机械使用费、材料费、工具费等等;管理费用,包括办公费、招待费、差旅费、老少员工的失业养老生育工伤等各类保险;各类税金,包括营业税、城建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房产税、合同印花税;以及像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应付福利费、应付工资、财务费用等等。虽然养护企业接收了过去养护生产单位的国有资产,像是房屋、土地、机构、设备、养护机具等,但这些资产并不是现金,也是生产必须品,养护企业暂时只能靠养护来生存,要想向外发展,大多数企业还不具备这种能力。
虽然养护企业每年靠养护生产每年都会有一定的养护资金,但每年上级拨付的养护资金也是量体裁衣,没多少富裕,公司利润空间自然也就不是很大。公司发展、工人提薪哪样也缺不了钱,所以现在公司也只能这样有点尴尬的求生活。改制后的企业还是接受上级的拨款来生存,事实上无论从何种条件来讲,短期内他们也只能用这种方法来生存,除非他们转行。上级给的“米”多,就可以吃“米饭”,给的钱少就只能吃“米粥”。没钱向上级要,有问题尤其是经济方面的问题也要由上级来解决。这也不能全怪企业的依赖性太强,而是现在的市场条件还不允许,现在的养护公司的能力只能在本区域内发展,区域的市场就那么大,工程就那么多,公路养护公司养的人现阶段和过去公路段养的人的数量差不多,而且在短期内也必须养这么多人,这也是公司的义务和责任。这样,自然职工的福利、待遇等等也只能保持和过去公路段差不多或提高不大,这也是之所以到现在还不断有质疑声音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建立养护市场还不能真正做到市场化,就算硬性地把企业抛入市场也不切实际,会让问题更复杂。改制到现在,在一些方面尤其是在养护企业方面的经济效益还没有体现出来,不少既定的目标还没完全达到。其实,要想真正解决问题还是要有时间,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下决心改革不是最难的事,最难的还是处理改革后的遗留问题、保证养护质量及养护市场的建立健全问题。
养护市场还没有完全形成
养护市场还不成熟,操作行为也不很规范,没有达到预期目的。由于养护改革还处于探索阶段,不但缺乏经验,而且没有现成模式,在运行过程中肯定难免要走一些弯路,这都是探索过程中必然要付出的代价。
公路养护大中修等养护市场化的条件是较成熟的,进入养护市场进行招投标是完全可行,且有一套比较规范的操作程序,而小修保养完全进入市场的条件不太成熟。首先是有其自身特殊性、复杂性;其次是小修保养定额不够完善;再次是政策不配套。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还不能让小修保养工程完全进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