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循环经济的一种高级形式,再制造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废品回收,而是一方面要求减少对原生资源的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一方面要求再制造产品拥有不逊于新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美国卡特彼勒公司是全球工程机械制造业巨头,已涉足再制造领域40年。卡特彼勒全球矿业及亚太区再制造总经理李征宇在与笔者交流时表示,“再制造不同于维修或翻新,它是制造,也就意味着需要规模化生产和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因此,每个再制造工厂都需要一定的生产规模,这就需要每个工厂有明确的定位,集中资源生产有限的产品,保证获得生产的规模效应。”
卡特彼勒采用“闭路式回收方法”,每天有9000余件再制造产品被运送到全球170多个国家。李征宇介绍说,考虑到产品类型、技术特点及客户分布等因素,卡特彼勒在全球各地因地制宜、分建工厂,以定位不同的产品线。他认为,这种差别化方案的定制,能确保卡特彼勒各个工厂可以更具规模地专业化生产不同的再制造产品系列。这些产品不仅满足当地的市场需求,更能服务全球市场。
寿终产品或者旧件的自由流通是保证再制造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据李征宇介绍,客户购买该公司再制造产品的价格包括两个部分,即再制造产品的价格(通常比新品价格低40%—50%)及旧件押金。如果客户能够归还一个相同品类的旧件,则可获得旧件押金返还。这种交易模式确保公司拥有充分的原材料进行零部件的再制造,否则那些旧件很有可能作为垃圾被处理掉。再制造对于环境、客户,乃至社会的发展的益处极大。李征宇以卡特彼勒对气缸盖重要零部件再制造过程为例,通过再制造能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61%,同时用水量能够减少86%,能源消耗也降低很多。而且再制造过程中,对整个产业的安全性能有明显的提高和促进作用。除此之外,我们在原材料消耗、垃圾填埋空间等方面,也能节约很多的空间。
再制造还能够增加就业。在卡特彼勒倡导的预防性维护业务中,如果用户定期去卡特彼勒专营店做检测和有计划地更换零部件,这都会增加技工的工作量,也需要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李征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般1个技工的工作小时数1年是1600小时,意味着1年需要30个技工做一辆卡特彼勒大型矿山车的维护工作。如果是上千辆车,增加就业可达上万人。
谈到再制造发展面临的挑战,李征宇认为,广泛存在的监管障碍对于再制造成品以及旧件都有很大影响。最大的问题是缺少一个能被广泛接受的对于再制造产品的法律定义,这导致很多海关部门将再制造产品当作使用过的二手设备。此外,再制造面临的主要挑战还包括:再制造旧件来源及再制造产品销售渠道不够畅通;再制造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有关管理制度尚未健全,技术标准还不完善;缺乏政策激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