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大道是连云港新海新区的轴心道路,南起市行政中心,北至新城核心区,是新城市规划的重要支点。但道路使用多年,因巨大车流量的碾压,路面出现了以伴随少量沉陷的网裂、纵横裂缝为主的路病。2012年12月,新海新区建设指挥部选择了英达就地热再生技术对道路进行全面治理,在气温低、工期紧的困难下,英达的施工表现完美。施工后,经历一次酷寒酷暑的交替,道路未见路病复发。近期,笔者回访了新海新区建设指挥部的部分领导,听听他们对英达冬季施工的评价。
英达港城花果山大道打造完美冬季施工
新海新区大动脉:连通120个在建项目
9月份的连云港溽暑已尽,气候宜人。此时距离花果山大道的施工已经过去了三个季度,经历了寒冬和酷夏的双重考验,花果山大道表现如何?笔者协同技术人员,对项目进行了回访。
笔者选择了自屏竹路向南的1000m路段进行现场考察,体验路用性能及勘测裂缝、车辙是否复发。在道路现场,首先感受到的是这座城市的蓬勃发展的气势,道路两旁的工业园区、住宅区建设如火如荼。当然,建设为道路带来了大量的车流,尤其是重载车。在后期与业主的座谈中,新区建设指挥部市政工程处的郭宝光处长的介绍印证了笔者的观察,“在整条大道沿线38平方公里都在建设,120个项目在同时开工”,重车的流量可想而知!
另一个不利因素是今夏的高温,众所周知,当气温接近40℃时,路面温度可达到60℃以上,这样的温度极易产生车辙、拥包等路病。但是现场的勘测结果显示:路面平整,无裂缝、沉陷,个别道路交叉口路段的轮迹带有肉眼观测不到的车辙。这个成绩对于与之前的检测一致。2013年3月,新区建设指挥部曾对道路组织了质量检测,考察压实度与弯沉,结果顺利达标,施工通过检测验收。如今,夏季的高温考虑再次通过,英达的施工质量让业主更感无虞。
艰难抉择:英达承担冬季施工重任
除了质量过关,对港城而言,英达的花果山大道施工还创造了一个奇迹:冬季施工。
2012年11月,为配合新区整体规划,上级要求花果山大道整治工程必须在春节前完成。然而,港城当时正属隆冬,气温最低时接近零下10℃。这样的气温下,传统施工根本无从开展,更何况还有如此严格的工期要求。这时,英达给出了新的选择:使用英达就地热再生技术可实现全天候施工,不受冬季限制,且施工效率高、质量好。
“选择了英达的过程其实很艰难。”新海新区建设指挥部市政处梅健雄副处长告诉我们。因为在传统技术的概念里,只要低于5℃,就不能再施工了。 “花果山大道是港城的形象路,所以我们选择时非常谨慎。当时开了几次的论证会,关键就是要弄明白,传统技术无法做到的冬季施工,英达究竟能不能做,能不能做好!”梅处长说道,“当然其他的因素也要考虑,比如保证工期,以及施工时如何减少交通影响。都弄明白以后,我们就选择了英达。现在看来,效果不错。”
英达接到任务后,迅速制定方案、组织施工,在工期内圆满完成了任务。工程后期,新区指挥部还临时增加了两条支线的施工计划。
冬季施工的奥秘:加热是关键
为何在环境温度低于5℃时,传统工艺便无法施工?同行的技术人员给了我们解答:首先是新料摊铺时温度下降过快,以致压实不牢,而压实度是道路养护的重要指标,若不达标,很容易造成施工后空隙率过大,进而麻面、松散、脱皮,以及严重的水损害;其次是新料分层摊铺时,各层之间温差过大,相对收缩程度不同,进而导致层间脱离,无法有效粘结,导致了传统施工的痼疾——弱界面,也会引发后期的水损害。总而言之,面对冬季低温,传统工艺的施工质量完全得不到保障,只能放弃施工。
英达实现冬季施工的奥秘在于两次加热。第一次加热是再生之前:英达采用的间歇式热辐射加热技术,对路面进行充分加热,在路面松软后,耙松及喷洒再生剂,对原路面材料进行100%原价值循环再用。第二次加热是摊铺新料之前,为提高路用性能,英达在充分利用原路面材料的同时,会加铺少量新沥青混合料,而新料摊铺之前,英达机组会对已经耙松、再生、摊铺的原路面材料再次加热,这次加热保证了在两层沥青混合料在同样的高温下被压实,既克服了压实不牢,又使两层材料在同温、同状态下挤嵌为一个整体,形成如同焊接一般稳固的热粘结,有效保证了施工质量。
当然,奥秘还离不开设备的配合。英达被交通运输部鉴定为国际领先的间歇式热辐射加热技术是加热效果的保障。而其他热再生技术无法如英达一样做到冬季施工的原因,也正是加热效率的差距。
尾声
回访最后,还有一件事让笔者印象深刻。在笔者临别前,从施工到检测全程参与了项目的市政工程处李恒业工程师告诉笔者:“当初选择英达的时候,看到你们在长安街施工的案例,我们就觉得靠谱了,能在国家的门面路上施工,肯定差不了。现在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英达的冬季施工同样靠谱。”诚如斯言。同时,我们也期望靠谱的英达能在港城创造更多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