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建设“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带动农村公路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济宁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在全市范围内大规模实施以村庄道路硬化工程为基础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决策部署。自2012年工程启动以来,全市已完成“村内通”、“街巷通”道路硬化1.31万公里,涉及村庄5087个。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各县(市、区)对所有村庄进行了逐一调查摸底,在此基础上按照以点带面、重点突破的原则,合理确定总体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先行启动城乡结合部、风景区范围内及重要景点周边和国道、省道两侧的村庄,分期分批向纵深推进。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从2012年起,市级财政连续5年每年筹措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奖补,县(市、区)按照不低于1:1的比例配套,并探索建立了“财政补一点、村居筹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渠道筹资方式,切实破解资金短缺的瓶颈问题。
三是强化督查考核。建立调度督导机制,实行周调度、月观摩、季点评,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现场观摩与集中交流相结合、媒体曝光与内部通报相结合的方式,督促整改薄弱环节。将考核结果应用于年度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认真落实奖惩兑现。先后组织调研、督导和暗访20余次。
四是严把工程质量。建立健全“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村民参与”的四级质量保障体系,交通运输部门负责做好质量监督工作;乡镇委托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或聘用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监理组,全方位、全过程严控工程质量;施工企业加大自检力度并设立公示牌,公布了工程建设标准和监督举报电话;同时,充分发挥村民的积极性,组织责任心强、了解相关建筑知识的村民担任义务监督员,全过程参与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