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全国最具爱心慈善捐助个人、中国龙工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新炎先生,是从革命老区、中央苏区福建上杭走出来的一位著名企业家。早在1998年,事业初成的李新炎先生,就开始关注和支持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公益事业,走上了报国为民的慈善之路:
2000年3月,李新炎先生捐资300万元建设龙岩市人民广场“公正在”雕塑及其配套设施;捐资310万建设上杭紫金公园;捐助20万元给世界客属恳亲大会,被聘为永远名誉会长;
2003年5月,捐资100万港元给国家卫生部,支援抗击非典;
2005年,捐资510万元用于龙岩学院图书馆建设;捐助100万元支持上海松江区的新农村建设……
从1998年到2008年这短短的10年时间,李新炎先生就为社会公益事业捐助了5000多万元。
2008年初夏的一天,龙岩学院报告大厅,欢声笑语,喜气洋溢,500多名学子和省市有关领导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欢聚一堂,共同见证了福建省龙岩市李新炎慈善基金会的诞生。
李新炎先生出资1000万元人民币,在省民政厅关心支持下,建立了龙岩市首家非公募慈善基金会“李新炎慈善基金会”。这标志着闽西的慈善事业又有了一个新的突破,李新炎先生的慈善之旅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完善的公益慈善机构,规范的慈善资金管理,大爱无疆,阳光操作,慈善事业迈出更加坚实的步子。李新炎先生一直钟情的人生第二事业,公益慈善事业,再次得到升华,走上了健康发展高速大通道。
慷慨捐资 助推慈善
李新炎慈善基金会成立后,李新炎先生带领家属子女年年向基金会捐资。他和夫人每月将公司发来的薪酬全部捐给基金会;年终公司分红,他从中抽出一定的比例,捐给基金会。在他的带动下,他的子女每年都积极向基金会捐款。
2008年12月,李新炎先生的父亲高龄辞世。其父亲临终时拿出自己多年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10万元,嘱咐他转交给基金会,捐给那些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李新炎先生含泪处理了父亲的丧事后,把治丧期间收到的所有慰问金,连同父亲的10万元存款,全部转捐给基金会。2012年8月,李新炎先生的慈母去世,他再次把收到的慰问金全部捐赠给基金会。
六年来,李新炎先生及其家人先后向基金会捐献了1.1亿元的资金,加上基金会成立之前捐助的5000多万元,李新炎先生先后为社会公益事业的捐资总额已经超过1.6亿元。
爱心感召,龙工控股公司及其干部员工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纷纷向基金会捐款,李新炎慈善基金会先后收到各种爱心捐款1.3亿元,成为闽西乃至福建具有较大实力和公信力的民间慈善组织,是海西社会慈善事业重要的一支生力军。
捐资助学 培育人才
捐资助学,成人达才,是李新炎先生始终关注并乐此不彼的慈善工作。他常说,国家要繁荣昌盛,培养优秀的高素质人才是最基础的工作。
从2002年开始,他就对上杭县家庭贫困的中小学生实行资助,与县教育局签订协议,对那些家庭十分困难、遭遇天灾人祸以及失去父母的孤儿,资助他们在中、小学期间的全额学费和生活费,直至高中毕业。基金会成立后,他继续资助这些贫困学生,并资助部分极困学生直至大学毕业;到2012年,李新炎先生和他的慈善基金会,先后资助了上杭2310名的贫困大学生,资助资金多达274万元。
从2007年开始,李新炎慈善基金会又将捐资助学的范围扩大到龙岩市的“五县一市一区”和江西的高安市;2012年又在此基础上将龙岩一中、龙岩高中和龙岩学院单列出来作为独立的受助单位,进一步帮助新入高校的贫困学生。七年来,李新炎慈善基金会又捐助了1247万元助学款额,又有5300多名的贫困学生在资金会的直接帮助下完成了学业。
此外,李新炎先生还主动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联系,由基金会向复旦大学硕博连读学生成长基金捐赠50万元,用于资助该院攻读硕士、博士等进行国家科研的贫困学生,为国家培养高端技术人才。
助孤助困 广施仁德
孤儿是最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关爱的弱势群体。李新炎先生特别关注革命老区的孤儿养育问题。在他的关心支持下,2008年基金会设立爱心助孤项目,先后对上杭、连城、漳平、武平等4个县(市)贫困孤儿进行资助。连城县有两位无依无靠,从小就被弃养的女孤,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得到基金会的资助,基金会还指定专人负责联系,并帮助她们分别进入龙岩一中和龙岩华侨中学读书,每个月发给她们每人400元生活费,直至她们高中毕业。其中一位孤儿进入大学,另一位成为幼儿教师。六年来,基金会助孤总额105万元,直接受助孤儿1050人(次)。
济困扶贫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李新炎先生十分关注城镇下岗待业的特困职工,为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基金会从2008年开始,与龙岩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联手,开展为困难职工送温暖的活动。资助对象为龙岩市企业下岗职工或家庭因天灾人祸,家庭经济十分困难的贫困职工家庭。每年资助50户贫困家庭,每户1000~2000元。每年春节,李新炎先生夫妇还经常挤时间前往革命老区的边远山村,对生活困难的家庭给予重点的帮助。六年来,基金会先后资助了400多户的贫困职工,发放资金90余万元。
助医助侨 奉送温暖
李新炎先生还十分关心患有重大疾病、生活十分贫困的青少年学生、低保户和下岗职工。经他提议,基金会从2007年开始就设立专项资金,资助患癌症、白血病、心脏病和器官移植等重大疾病的贫困患者,并把中小学生重病患者作为重点资助对象。随着基金会关爱助医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前来申报救助的贫困患者逐年增多。2012年基金会助医项目资金从原有30万元增加至40万元,2013年又增至50万元。六年来,基金会助医资金总额高达208万余元,直接受助患者达到490人(次)。
李新炎先生是港澳侨界杰出人士。多年来,他关心侨务工作,关注归侨、侨眷生活。当他了解到龙岩市部分早年归侨、侨眷,由于年老体衰、无依无靠,生活困难的情况后,嘱咐基金会给予关心、扶助。2009年,李新炎慈善基金会首开全省“以侨助侨”先河,设立“扶贫助侨”项目。资助对象为鳏寡孤独、老弱病残的贫困归侨和侨眷。2010年,资助额从原来的5万元增加到10万元。连续五年,受助贫困侨属、侨眷286人(次),资助总额达45万元。该项目实施以来,在海内外侨界引起较大反响,得到广大归侨,侨眷的普遍赞誉,收到了省侨办领导的较高评价。
赈灾救灾 播撒大爱
2008年5月,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的次日,李新炎先生在第一时间向灾区捐献500万元,成为全省民营企业向四川灾区捐款最早、数额最大的一笔,当晚中央电视台转播了这一消息;6月上旬,李新炎先生又派专人前往四川彭州市隆丰、军乐镇慰问,并连续两年向两镇受灾高中贫困生捐资10万元。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强烈的地震,李新炎先生从上海打电话给龙岩李新炎慈善基金会负责人商榷,要求尽快通过民政部门,以基金会名义向青海玉树灾区捐款;22日,在全省“情系玉树、大爱海西”的慈善晚会上,李新炎慈善基金会在会上举牌向灾区捐赠200万元,成为当晚全省为灾区捐资额最多的三个单位之一。2010年8月,福建发生严重水灾,李新炎先生亲赴闽北灾区考察,并当即以中国龙工名义捐助灾区600万元。
捐资公益 造福社会
李新炎先生多年来一直十分关注民生,一直在为社会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公益事业捐资。在他的关心和直接过问下,李新炎慈善基金会成立后,为偏僻乡村架桥、修路;为山区医院奉送医疗设备;为特殊学校聋哑儿童捐助生活设施;为革命老区学校建造教学大楼……六年多来,基金会共捐建65项公益项目,捐资总额达2400余万元。
这些惠及民生的公益项目,使当地群众得到很大实惠,受到广大民众的普遍赞扬。为支持革命老区上杭才溪中学成为全省一流达标中学,李新炎先生二次到学校视察,并提出具体要求。基金会从2011年开始,连续三年,资助才溪中学1000万元,用于建造教学、办公大楼和校园改造。目前,才溪中学教学大楼已竣工上课,综合办公大楼也已封顶装修,校园改造和绿化工程正在抓紧实施,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全校师生正齐心协力,争创全省一流达标中学。
慈善永续 薪火相传
李新炎先生致富不忘乡亲,创业不忘国家。多年来,致力于捐资慈善事业,在他的领导和带动下,李新炎慈善基金会以人为本、慈善为怀、精心组织、规范运作。六年多来,捐资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总额达6000余万元,直接受助的青少年学生、孤儿、重病患者及低保户、下岗职工达7000多人(次)。基金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公信度和影响力逐年提高,得到各级党政领导赞扬,社会各界人士好评如潮:2008年12月,李新炎先生荣获“中华慈善奖”,被评为“全国最具爱心慈善捐助个人”;2009年12月,李新炎慈善基金会被省民政厅评为“5A级基金会”;2010年又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2011年7月,李新炎先生再次荣获“中华慈善奖”提名奖。2012年5月,李新炎被龙岩市委、市府授予龙岩市“光彩事业”突出贡献企业家。
六年多来,李新炎先生和李新炎慈善基金会收到受助学生、孤儿、重病患者送来的感谢信3000多封,锦旗、牌匾、纪念品等挂满了基金会简陋的会议室,它们表达的是受助人内心的感激,也是人民群众对李新炎先生和李新炎慈善基金会新的期待。在受助的数千名孤儿学子中,有的已成为政府公务员,有的进入厦门国际银行担任要职,更多的成为人民教师、企业员工。连续四年获得基金会资助的孤儿项丽华在座谈会上激动地说:“没有李新炎先生和李新炎慈善基金会的关爱,就没有我的今天,我要尽我的一份力帮助有困难的人,努力工作,回报社会”。如今项丽华已成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她的话表达了受助学子的共同心声。
2013年,李新炎先生在理事会上再次表示:“中国龙工是我的第一事业,而捐资公益慈善是我的第二事业,我要把捐资慈善事业子子孙孙、世世代代做下去,让慈善事业后继有人,世代相传”。
李新炎先生的肺腑之言掷地有声,铿锵有力。李新炎慈善基金会正在发展壮大成熟。李新炎先生为之奋斗的崇高事业——公益慈善事业,必将为闽西和海峡西岸的和谐发展作出更大奉献。慈善永续,恩泽长存!